导读:美丽的新疆,因独特的地缘和资源优势,被称为“艺术的金矿,画家的摇篮”。于云涛的青春岁月是在新疆度过的,他在美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在新疆实现的。遥远的海河之滨天津赋予了他生命,新疆的地域、民族、人文风情给予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兵团的画家”、“我是新疆的画家”。
于云涛
16岁是人生中如歌如梦的年代。在60年代,16岁的中学生于云涛,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在锣鼓声中毅然背起背包,离开父母姐弟,与同学们一起奔向祖国西北边陲,参加了。 当年的北疆小镇石河子不是现在的绿色文化名城。众多来自上海、天津及全国的知识青年集合在一起,顶烈日、抗风雪,硬是在石河子小镇开发出条条大道,建起幢幢楼房。于云涛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他在战大漠、建边疆的生活中成长起来。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不屈不挠的意志。 他热爱新疆,热爱兵团。他对新疆少数民族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他艺术上的成就也源自于新疆这个艺术创作资源丰富的沃土。 季雨初晴
于云涛笔下的人物风情画,不论是姿态动作,还是神态表情,都多了些含蓄和内敛,与众多表现新疆人物的画家有所不同。既是新疆的,又不完全是新疆的;既是“中国” 的,又不完全是“中国”的。这种处理方法既避免了艺术直露表现的不足,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蕴育其中,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西域秋歌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领略到艺术家在表现客体心灵时的精神契合,也能领略到作品中洋溢的新疆各族人民乐观、机智、豁达、坚强的性格特性。
从《草原盛宴》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来看,他在学习借鉴徐悲鸿、蒋兆和注重明暗、强调光影的基础上,成功地融入了自己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实验。在这幅作品中,他彻底取消了线条,取消了线条这种代表着中国艺术最典型特征的形式因素。 草原盛宴
他说:“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写意的,而线条是对物象抽象的概括,是写意的最佳体现。写实与写意是相对的,要实现真正的写实,只有消解线条这种最抽象的中国图式。”
母亲颂 中国书画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对气韵和意境的追求上。意境和气韵作为中国画的灵魂,在写意中的表现要优于写实。于云涛的人物画创作除了严谨、严肃的写实风格之外,其写意小品人物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清清泉水》,作者善于捕捉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运用简炼的笔墨将人物瞬间的神态、心理、表情含蓄的表达出来。 清清泉水
于云涛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独具一格,笔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少女形象,既有中国传统仕女孱弱娇羞的柔美,又有新疆少数民族高鼻梁、深眼窝的人种特征。从人物动作、表情、神态,到人物活动的环境及服饰装扮,再到人物气质、精神内涵,都深深地打上了新疆的烙印。 梦想天堂 迎宾图 于云涛更多作品欣赏 |
|
来自: fuhaizhenren > 《书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