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蝗漫天势难当——古代的投石

 RK588 2019-01-30

石子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便会投掷石块捕猎野兽。为了提高投掷的效率,原始人对石头进行加工,使其更加方便投掷,河姆渡遗址中出土过不少石球和陶球,都是专门制造出来用于投掷的武器。

▲鹅卵石

作为一种原始武器,投石材料易得,练习方便,实用价值较大。纪效新书中说,明代的战船都要装载一定数量的斧口石。士兵在晚上巡逻时,遇到水面上有漂浮物,就立刻用石头投打,如果发现是敌人的水鬼,便鸣锣放铳,展开攻击。

战船装载的斧口石有二成放在船面,其余八成放在舱底,随用随补。如果用船面上的石头用完没有补齐,负责人就要受罚,如果值更的兵夫因为没有及时投石而导致被敌人偷袭,就要处斩。

用手投掷石子的话,攻击距离和准确率都较为有限,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投石工具。

严格来说,弹弓也算是一种投石工具,弹弓常用泥丸,但历代都有用于弹弓的各种弹丸,其材质包括陶、石、金属等。不过按照一般习俗,弹弓被归入弓弩类武器,不被当做投石武器。

最常见的投石工具是投石索,投石索的主体为一根中间装有软兜的绳索,绳索的一端有一个绳圈。

射手使用投石索投石时,把石子纳入软兜,再将绳圈套在中指上,然后用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没有绳圈的另一端,手提两根绳索划圈摇动蓄力。摇动数圈后,射手松开拇指和食指,石子即被投出。

▲藏人使用投石索

投石索是西藏地区牧民的常用工具。西藏投石索用牦牛毛编成,长两米,称“乌朵”。江孜保卫战时,缺乏武器的藏人便曾使用乌朵和英国人作战。

乌朵可以将鸡蛋大小的石子投出五十米远,威力足以击碎牦牛的腿骨。用于投掷的石子以卵形为佳,牧民平常放牧时,见到合适的石子便会放进口袋备用,使用熟练的牧民,可以用乌朵击中远处的牛角。

▲现代人制作的投石索

投石索还有一个变种,叫做流星索。流星索为安装绳索的石球,根据安装石球的数量,有一球流星索、二球流星索、三球流星索之分。

一球流星索即一端绑上石球的绳索,用法与现代投掷链球的手法类似,使用时摇动掷出。故宫所藏的唐代银杯上即有少数民族猎人使用一球流星索狩猎的图案。

一球流星索依靠击打伤敌,还可以算是投石的变种,二球流星索和三球流星索的攻击方式则依靠于绳索的缠绕,不属投石范畴,此处便不再赘述了。

▲战国中山国流星石球,河北博物馆藏

除了投石索之外,还有一种棍棒投石器。棍棒投石器的制作和使用较为简单,将一根木棍或竹棍的前段剖开,然后用剖开的部分夹住石子,手执另一端,用力将石子甩出。

棍棒投石器的投掷距离和准确度都较差,因此最终沦为儿童玩具,较少用于实用。清代小说《三侠五义》中,丁兆蕙使用的暗器称“竹弹丸”,发射设备是一块长一尺八寸、宽二寸五分的竹板,竹板上挖有槽,使用时然后将弹丸放在槽里,然后打出。

从描述来看,这种竹弹丸的发射原理与棍棒投石器相似,书中称其为“小玩意”,言下之意是无法和其他人的暗器相提并论,可见这种投石器的威力确实有限。

▲纪效新书里的飙石

纪效新书里记载有一种名为“飙石”的投石器,飙石的发射设备是一根五尺长的竹竿,一端系有一根中间装有软兜的绳索,绳索的另一头为一个绳圈。使用飙石时,将石子装入软兜,然后将绳圈套在竹棍的顶端,再摇动竹竿掷出,原理与投石索类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