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

 qhxsina 2019-01-30

一、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虽然对国内企业还相对陌生,但其特点却异常鲜明。

(一)银行可以摆脱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度依赖。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银行不再单纯看重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不再注重单独评估单个企业的状况,而是更加关注其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关注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若供应链体系完整,企业经营稳定,银行便容易决定为其制定融资或其它服务安排。

(二)便于提高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由于银行可以灵活评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因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服务方案,例如推出原材料融资、存货融资、装船前(后)融资、进出口保理和信用保证等多种产品和服务,使得企业不仅获得融资,还能够在包括买方风险承担、单笔发票管理、账款催收等方面获得便利。

(三)更加巩固银企合作。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银行由单纯的资金提供者变为全面了解企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合作方,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风险控制手段,帮助企业改善经营并巩固供应链建设,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减少银行信贷风险,并由此更加巩固银企合作关系。

(四)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巧用核心企业信用,盘活企业存货,用活应收账款”等三大路径,化解了中小企业“信用弱、周转资金缺乏、应收账款回收慢、贷款担保难”四大融资障碍,从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得以统一管理与协调,因而具有强大的经营优势:

(一)资金运行呈现出相对的安全性和拓展性。银行通过对企业物流的全程监控,将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集合,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控制,将单一目标企业转成行业上下游紧密关联的企业联合体,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金额可以随着供应链主体变化而动态管理,并随时调整授信风险,例如:在“拉动式”供应链条件下,在有客户需求并取得订单阶段,因生产过程不确定性较大,可将利率上浮并控制贷款总额,但随着采购原材料、生产过程的实质性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可适当下浮利率,增加贷款总额。而且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衍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的也就产生了许多对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电子支付、国内信用证、仓单质押等票据单证业务,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而言,可以获得银行的综合授信,在这个综合授信额度之内,中小企业可以方便使用银行的信贷资金和其它服务产品,通过“信用杠杆”解决了商家的融资难题,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协调,利于实现银行、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共赢。

(二)资金运行具有可靠的使用价值和增殖价值。供应链上价值增值的环节很多,但最高的价值回报主要来源于高附加值服务以及确定的终端产品。在供应链产品形态不断变化的同时,银行“金融供应链”通过为中小企业安排融资和服务,实际上全程参与了整个循环,同时也扩大了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作为核心企业还可以压缩自身融资,从供应链整体增值的部分直接获利,实现“低成本融资”甚至“零成本融资”。供应链上的“融资”行动带来了资金驱动能量,推动了供应链上的产品流动,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换。可以向整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产品要效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在间接地为核心企业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防止了资金的沉淀,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益。

(三)便于发现培养优质行业客户群体。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为银行开发了新的行业客户群体,重要的是培育了数量众多的优质客户。过去,银行实行大客户战略,重点服务大客户,导致信贷授信过于集中,助推了贷款风险过度集中,还造成了现金流与资金价值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分散了信贷投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改变了过于依赖单一大客户的局面,还可以发现一批成长过程中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从而能够改变银行对大客户依存度过高的现状,由于银行面向的对象由单一企业变为供应链整体,也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而且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流的长期跟踪监测,能够比较容易获得企业真实的经营资料,利于发现和培育真正的优质客户群体。

  (来源:保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