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不只是云南大理有,在江南也有。 同样的名字,同样的古镇,却完全不同的风情。 江苏太仓,沙溪古镇,别样江南水乡古镇风韵。 古镇被一条主干道白云路一分为二,以白云路为界,东边是东市街,西边是西市街。古镇只能一半一半游。 古镇西市街的入口石牌坊。 沙溪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中部,沪宁高速公路在这里开辟了出口处,从上海至沙溪只需1个小时左右。沙溪镇始于元末,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沙溪镇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有大片的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有幽深古老的小巷和古朴雄浑的古桥。今天的沙溪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街巷深处,古韵犹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沙溪古镇西区的西市街。 街上竟有“出租被头”的店铺,一打听,说是当地人家办丧事时,活人一定要到外头去租被子盖。 新桥又名利济桥,位于西市街,横跨老戚浦河。桥长15.3米,宽2米。该桥建于明代崇祯七年,为单孔石拱桥,清代重建。 站在新桥上西望。凡江南古镇必有穿其而过的小河,沙溪亦是如此,七浦塘就是古镇的灵魂之所在。一条七浦河贯穿了整个街道,河上横跨着三座古石拱桥(均为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即:利济桥、庵桥;义兴桥, 西市街上老式理发店。 走在石板路上,给人一份宁静闲暇的感觉。商业气氛不浓,阿婆坐在门口检野荠菜,人很淳朴,聊聊很热情的。 建于1966年的“四清桥” ![]() 小河两岸的民居 ![]() 古镇东市街的入口石牌坊,越过这道牌坊就到了古镇的主街。 ![]() 一排排大红灯笼给阴霾的天气增添了一抹重彩。在这里居住的还都是原住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切还都是那么古朴自然。 ![]() 位于老街口的吴晓邦祖居,现为中国现代舞蹈界泰斗吴晓邦的纪念馆,只是门紧闭而不得入内。吴晓邦(1906~1995),中国舞蹈家。1906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太仓,代表作有《丑表功》、《思凡》、《饥火》、《罂粟花》和《虎爷》等。是20世纪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播火人。 ![]() 在白云路上还有一座吴晓邦故居,精美的小白楼粉刷一新。吴晓邦故居是一幢双层欧式建筑,俗称小洋楼。在1927年时,由吴晓邦的祖母聘请上海工匠建造。 ![]() 七浦塘上的亭子桥。 ![]() 亭子桥上望两岸民居。 ![]() 新华书店的建筑很具年代感 ![]() 沙溪还保留有一条1.5公里长的老街。沿街的清、民古宅民居粉墙黛瓦,争相斗妍。沿街民居建筑风格别致。宅与宅、院落与院落之间又形成了狭长幽深的弄堂。街头、巷口有过街楼。 ![]() 沙溪之美,在于水弄堂,在于青石桥,在于古街道。 ![]() 河水用于洗涤,义井水是喝的。义井往往建于人口密集的街上,也作为消防用水,多为方形。 ![]() 江南水乡的布局,古色古香的街道,很有民国时期的风情。 ![]() 这座石拱桥,叫做庵桥,桥拱倒映在水面上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很高,站在桥中几乎可以放眼整个小镇,是全镇景色中心。看介绍:始建于宋代景佑年间,开凿七浦塘后,既建此桥,当时为木桥。至康熙四十四年易石,清光绪十年九月重新整修,一直保留至今。庵桥桥长15.3米,宽2米,为单孔拱形石桥,横跨老七浦河中市街段,桥身三分之一嵌入北岸民居之中。桥北堍建有形式独特的桥门洞,既可减轻古民居对桥身的压力,起到巩固作用,又可关闭桥门,具备防盗功能,在江南古桥中颇为少见。因门洞对准原长寿庵山门,故得名庵桥。 ![]() 几乎家家都有石阶通到水面。很多人家还在河里打下石柱,上建露台晾晒衣被,放置花卉绿植。 ![]() 喜欢这里的临水民居,保存原有的格调,临河落地窗可眺远景,房屋脊梁,门窗雕刻精美…… ![]() 粉墙黛瓦的建筑更衬托了古镇的价值,水桥流水,小巷深处,构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 ![]() ![]() 这家竹编织品小店很有名,墙上贴着照片,有不少名人光顾过。 ![]() 正在修缮中的义兴桥,又名曾家桥位于镇东市街高真堂弄南端,跨老戚浦河。桥长15米,宽2米,为单孔拱形石桥。该桥初建于明嘉靖三年,明知州刘世龙因当地乡绅曾彪好义,令造桥表彰,故得名义兴桥(或曾家桥)。当时是石堍木桥,清康熙年间重建易石。 ![]() 靠近出口的小巷子里,到处都在卖米糕和太仓肉松。一路逛逛吃吃,有梅花糕,棉花糖,米花糖,炸臭豆腐等,逛累了还可以找一家环境好的依河滴茶楼,一边品茶一边晒太阳看风景,这是很惬意的。 古村记转载自网络,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微信号交流:gucunj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