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娃一天10次抓狂!如何把育儿烦恼变成孩子成长的机会?

 长沙7喜 2019-01-30

亲们,带娃一天,你会遇到多少件抓狂的事?

有老母亲掐指一算:「 9 ?哦不,10 ……或许更多,通常我都来不及抓狂,就被娃带入下一个剧情。」

说着,她自动回放上周带娃拜访朋友的「抓狂瞬间」

下面,我们就跟她一起,来真切感受一下当妈的一天

文中插入了解析和建议,让我们一起把养育烦恼,变成孩子成长的机会吧

1. 从起床,到出门

带娃出趟门,比皇帝出宫都难。

娃早起磨蹭,磨蹭,磨蹭……从叫起床,到出门,一共用了 2 小时 10 分钟……

抓狂指数:★★★★★

▶ 解析

你会发现,孩子早起格外磨蹭

科学家解释称,这是因为在孩子刚醒来,到彻底清醒之间,存在一个「睡眠惯性」(sleep inertia)。这个睡眠惯性一般会持续 15~30 分钟。期间,孩子感知迟钝、反应慢,还容易生气——传说中的起床气

▶ 支招

解决孩子懒床,Dr.魏只用一句话:宝宝,滚过来

对于「滚」这个词,他是这么解释的:

对大脑来说,动作是最小的控制单位,比如,滚,孩子会觉得有趣又愿意执行。嘻嘻哈哈打个滚,翻到爸爸身边,睡意就全消了。

2. 见了面,不肯打招呼

好不容易来到朋友家,孩子躲在身后,怎么也不肯打招呼

焦虑指数:★★★★

▶ 解析

这种现象,被称为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不是害羞,而是孩子的大脑总算发育到一定程度,他的记忆系统成熟了——孩子总算能记住熟人和陌生人的差别了

陌生人焦虑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八九个月大时,被陌生人抱就会哭;有的孩子到 2 岁以后,还会再经历一遍;这种焦虑,一般持续到 4 岁,才逐渐消失。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突然变得怕生了,不用担心,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 支招

  • 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不强迫他打招呼

  • 多途径逐步教给孩子社交的技巧。比如通过绘本,让孩子逐渐明白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礼貌」?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有一个过渡。

3. 要吃饭了

要吃饭了,娃非要自己来。老母亲早有准备,拿出随身携带的餐具,结果娃抓饭、玩饭,场面一片混乱……

抓狂指数:★★★★★

▶ 解析

很多小宝宝爱用手抓饭吃,这看起来很没规矩,但对宝宝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愉悦的探索过程。不让他自己来,他会很受挫。

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触感和感觉可能是促进宝宝健康饮食的催化剂。实验发现,那些任意挤压、扣捏蔬菜的宝宝更愿意多吃蔬菜。所以,平时想让宝宝不挑食,就让他多研究研究食物吧。

▶ 支招

  • 帮宝宝把手洗干净,防止把细菌吃到肚里。

  • 在亲友家里,一定要帮忙收拾干净,避免给人家添麻烦。


4. 饭后,不跟别的孩子玩

饭后,大人聊天,其他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过家家,只有我家娃自己玩自己的,不合群

焦虑指数:★★★★

▶ 解析

过家家属于社交游戏,对孩子大脑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一般 2 岁的孩子还没有这些能力。

甚至 2~3 岁,也是以平行游戏为主——即便是一起玩积木,也是各玩各的,互不交流。这都很正常,不是害羞,也不是不合群

▶ 支招

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玩吧。

5. 把孩子们撮合到一堆

我希望孩子更合群,于是想办法撮合他们一起玩,可是,孩子刚加入,就推人、揪人头发、抢玩具……太野蛮粗鲁了吧

抓狂指数:★★★★★

▶ 解析

并不是宝宝故意去欺负别人,而是他们还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发起交往

一岁半之前,宝宝会有很多「野蛮粗鲁」的行为。美国儿童成长专家哈韦·卡普(Harvey Neil Karp)曾戏称:宝宝要到一岁半之后,才会从「小野人」,进化成「人」

所以,聚会的时候,不要硬把一些不认识的宝宝凑一堆

没必要让宝宝人声嘈杂的聚会场景下学习社交。一个是孩子们可能互不认识;二是他们也不会经常固定在一起玩;三是七嘴八舌地「建议」不利于宝宝吸收正确的信息,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 支招

  • 密切关注,避免宝宝「粗鲁的行为」伤害或妨碍到别人,比如推人、抓人、拿玩具砸人等。

  • 带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如果能和其他宝宝一起玩当然好;如果不能,就让宝宝自己玩好了,让聚会能进行下去

6. 乱扔东西

娃实在无法跟其他孩子一起和平地玩,反复几次抢对方手里的玩具,我只好把他们分开。给娃一些玩具,自己玩去吧!

哪有那么容易放过你,很快,娃又开启了虐妈新花样——一遍遍地扔玩具。我捡起,他扔掉,捡起,扔掉,捡了100次,还有第101次,老腰都快折了。

抓狂指数:★★★★★

▶ 解析

扔东西是宝宝长大的表现。

翻过一岁大关,很多宝宝就可以自然地向前扔东西了,小家伙开始各种「扔」的尝试。这其实是一种空间探索

刚出生时,呆萌的宝宝会以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而扔东西,能让他明白,他和周围物体是相互独立的。

空间思维跟上以后,小脑瓜就开始有意识地琢磨物体抛落的轨迹、方式和落地的声响,并且开始通过让你帮他捡东西,来和你互动。这就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往

▶ 支招

  • 聚会场合,避免宝宝乱扔积木等坚硬的物体,很吵且容易损坏东西。可以把宝宝的兴趣转移到球类等适合抛掷的东西上。

  • 找一个玩具筐,让宝宝扔到里面,避免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

  • 如果宝宝因为生气而扔东西,那就需要带他去外面透透气了。

7. 别乱扔东西!

我越禁止,娃扔得越起劲!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愁人!

抓狂指数:★★★★★

▶ 解析

听到禁令,我们的大脑会作何反应呢?

首先,唤起,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画面,比如「扔」;然后,再否定它,不乱扔。这需要大脑很卖力地抑制自己。

对于宝宝来说,同时在大脑中完成这两个连续的动作太难了。于是,大脑就主动剔除了否定句型中的「不」「别」,只构建了第一幅图!

结果是,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做。做完,他还满脸得意地看着你:妈妈,按你说的,我做到了呢!

而你却一脸生气,「没听到别乱扔吗?」

孩子疑惑:我按你说的做了呀,你为什么会生气?

有点「鸡同鸭讲」有没有?

这就是 3 岁之前的小小孩不听话的真相。

▶ 支招

说「停」比说「不」好。对小龄宝宝来说,大脑处理「停」,比「不……」更容易。而且,说「停」,只是终止一个动作,语调里听不出责备的意思,宝宝更容易接受。

平时还可以多和孩子玩「 Stop 」游戏,类似「 1 2 3 木头人」,听到口令就要停止所有动作。

试试吧,很多时候,喊破嗓子都不如一个游戏管用。

8. 动不动就哭

不让扔东西,娃哇哇大哭。这孩子气性怎么这么大,怎么动不动就哭呢?

抓狂指数:★★★★★

▶ 解析

孩子动不动就哭,是因为他的大脑还没发育好

情绪脑早早就发育好了,而控制情绪的理智脑,却要到 20 岁以后才能完全成熟。这就好比大象与骑象人,情绪的大象横冲直撞闯进来,而骑象人还太年幼,还无法掌控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选择最省力的方式——哭闹,发脾气了

▶ 支招

爸爸妈妈可以把理智「」给孩子。在孩子失控的时候,允许他发泄,但要设定行为的边界。比如,可以哭,但不可以打人、摔东西。

9. 哭着要回家,要安抚物

娃哭了,嚷嚷着要回家,要佩奇……幸亏我有先见之明,拿出玩偶佩奇,娃瞬间平静下来。对这只小猪这么依赖,会不会是恋物癖

抓狂指数:★★★★★

▶ 解析

在正常陪伴的家庭,不必有这种顾虑。孩子依恋安抚物,是正常的心理行为。

在鼓励早早分床睡觉的国家,比如美国,至少有一半的宝宝有安抚物。他们通常在 8~12 个月时,就已经和这些暖心的小玩意儿建立起了亲密关系。

不必担心宝宝有安抚物,是懦弱或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想想我们成年人,心情不好时,抱一抱毛绒玩具,是不是也很治愈呢!

▶ 支招

如果宝宝自发地依赖安抚物,不必禁止;当然,如果宝宝没有这种倾向,我们也不必给他牵线

10. 睡前重复听同一个故事

累了一天,总算把娃弄到了床上,胜利在望!

我撑着眼皮,强打精神给娃讲故事。可家中有绘本三千,宝宝只钟情那本《小猪佩奇》。已经连续一周读同一本。而且,今晚,已经是第三遍。宝宝不烦,我可是真的烦了,怎么办?

抓狂指数:★★★★★

▶ 解析

重复是学习之母。无论对大人,还是宝宝,这个道理都适用。

读绘本也一样,必须重复,宝宝才能内化其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次阅读同一本绘本的宝宝,能更好地学习新词汇的意义。

可是问题来了,一直念同一本绘本,宝宝倒是很享受,大人都念烦了怎么办?

▶ 支招

你不妨偷偷篡改一些内容。比如,小猪佩奇要去踩泥坑,猪妈妈提醒她要穿上雨靴。你可以悄悄念成「拖鞋」,看看宝宝的反应。

如果宝宝被逗得哈哈大笑,说明他已经发现,改动一个小细节,故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不经意中,就锻炼了宝宝的创造力,没准还能让他学会改编故事。

而且,这种做法还能增强宝宝的注意力。他需要认真听,才能发现你有没有动手脚哦。

◆ ◆ ◆  ◆ 

真是悲催抓狂的一天……闭着眼睛想想,岂止是一天,天天如此啊……

好在,办法总比问题多。

坚持科学养育,总能取到真经。

更多科学养育真相,尽在未来脑计划 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