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必背知识: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区位分析

 缘来是你9520 2019-01-30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土壤特征与植被特征六个方面,好好听讲座!就不在这儿写了。

一、人文地理区位分析原则

(一)农业区位分析   (二)工业区位分析

(三)城市区位分析   (四)交通区位分析

(五)商业区位分析   (六)旅游区位分析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

①经济位置要素——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如临经济区交通要道。

②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③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④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产业基础、国家政策、民族国防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

农业地域列举

主体需求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

地形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热量

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

光照和温差

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

交通运输

花卉业

市场、水源

乳畜业

市场、多汁牧草

旅游休闲业

环境、市场信息

3.因地制宜原则 ——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1)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

例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交通区位——

①五大湖廉价的水运;            ②密西西比河发达的水运;

③圣劳伦斯河与纽约河之间的运河; ④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港口.

例2:渭河平原的农业区位 ——

①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②夏季高温多雨,水热组合好;

③渭河冲积,土壤较肥沃;  ④渭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例1:美国“硅谷”的特殊区位——军事订货(政府政策)

例2:潘帕斯草原农业的特殊区位——曾是欧洲的,欧洲市场广阔

例3:“珠三角”的特殊区位—— ①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有众多的华侨外援; ②中国南方“门户”。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

(1)自然要素的改变    (2)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

例: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与区位因素的变化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区位因素的变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生产结构单一


世界钢铁过剩

 二、人文地理区位分析---设问类型

1. 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不合理。

①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②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③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2.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区位布局之前作出区位选择

3.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

例4 :北京昌平县兴寿镇从2001年开始种植草莓,现有草莓温室大棚500栋,产品销往北京、香港等地。据此回答第1—2题。

1.昌平县发展草莓温室大棚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距市场近             B.雨热同期

      C.平原地形              D.水源条件好

2.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昌平县发展草莓温室大棚的区位优势是

     A.距市场近             B.国家政策扶持 

     C.技术力量强           D.收购价格高

4.分析某区域某类布局的条件、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例5: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180

1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①运营里程长;②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  投资少;③铁路主要经过平原,  兴 建难度低;④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5.分析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资源变化——煤炭资源枯竭;②交通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③政策变化——改革开放、振兴东北.

命题趋向:1.对农业区位选择的考核转向为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考查的方向发展。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善于迁移,分析评价同类区域的特点。3.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注意区域差异的认真筛选提炼。

三、人文地理区位分析分类分块如下

(一)农业区位分析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坡度

  气候——光、热、水、温差

  土壤——肥力、厚度

  水源

市场、交通

土地、廉价劳力

农业技术

政策税收

饮食偏好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某区域某农产品生产的区位分析

——从生活习性入手,主要考虑自然条件需求;商品性强的农产品还要考虑质量要求、营销特殊要求。

农产品类型

作物习性

粮食作物

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水稻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玉米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纤维经济作物

棉花

喜高温

黄麻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糖料经济作物

甘蔗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农产品类型

作物习性

油料经济作物

花生

喜温干燥、砂质土壤

油菜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大豆

为中温作物

饮料经济作物

喜高温多雨、怕涝

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

喜高温多雨

水果作物

葡萄

喜光 需水

苹果

喜光、较耐寒

柑橘

喜温润,怕寒冷

例: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

2.某区域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例:潘帕斯草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地价(地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面状”城市商品农业(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市区-----  郊区   由近及远 布局如下:

①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  ②乳肉畜蛋区 ③蔬菜区、花卉区、水产区  ④粮食产区  ⑤水果产区

(二)工业区位分析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经济位置要素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社会要素

环境要素

相对位置

土地

水源

土地租金

资源配置

交通通信

市场容量

科技教育

劳动力

社会协作

政府政策

工农业基础

发展历史

国防需要

个人爱好

工业惯性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命题趋向:工业区位分析由单一主导因素向综合因素针对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要重视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的训练。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

土地租金

土地租金高低影响工业转移

资源配置

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动力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交通通信

发达国家交通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信息通信网络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市场容量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科技教育

工业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 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

1.某区域某工业区(带)的区位分析——传统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 、 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型工业区、高科技型工业区)

位置

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

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科技

大学与高技术公司多,科技力量雄厚

市场

美国国防部一直对硅谷的半导体元件维持着稳定的订货量

交通

邻近旧金山航空港,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

2.某区域某工业部门区位分析---我国宝钢的区位分析

水源

近邻长江,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大量水源

交通

滨海临江,水运发达,便于原料能源输入和产品输出

市场

邻近消费市场,为上海工业提供优质钢材

劳动力

上海科技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多

社会协作

工业发达,社会协作条件好,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

远离市区,对城市污染较小

3.城市工业微观区位选择

——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

 “风”

 根据图中风向条件,保证有污染的废气物不吹向居民区

 

 “水”

 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保证有污染的废水物不流向居民区

 

 “宝”

 有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力,接近科研中心等

 “地”

 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地区地形环境对工业区的影响

 

 4.某地经济发展区位分析—完全借用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来分析

例: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城市区位分析

◆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要素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社会要素

新要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交通

政治

军事

宗教

科技

旅游

国家政策

◆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

1.某 “点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城市形成

多与自然条件相关

地形平坦

气候优越

水运、水源便利

矿产丰富等

城市发展

多与经济壮大相关

政治地位变化

交通的发展

经济的开发等

 分析西安市发展的自然条件:

地形

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渭河谷地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气候

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

河流

有黄河中游大支流渭河流过,为该城市城址选择提供条件,并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2.某 “点状”城市带(圈)形成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例:分析“长三角” 都市圈形成的自然、社会条件.

3.某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区位分析(微观分析)

自然要素

历史要素

经济(地租)要素

社会要素

地形

气候(风向)

河流流向

植被

城市职能与知名度

城市风貌

距市区远近

交通通达度

收入水平

知名度

种族与宗教

4.某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分析——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例: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

(四)交通区位分析

◆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要素

自然条件

经济效益

政治效益

技术条件

地形

地质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交通

人口与城市分布

经济发展

政治

国防

科技进步

◆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1.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例: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2.港口建设区位的宏观分析

有利条件

经济腹地

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华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腹地广阔

建港用地

位于华北平原沿海地带,地形平坦开阔,  保证

港区用地

不利条件

泥沙淤塞河道;  港区开阔、风浪很大


陆域水

域条件

A港港阔水深

B港为河海港,泥沙淤积严重

国际航运

A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 接近国际航运要道

腹地条

件变化

A港经济腹地广阔,成为该国大部分地区的集散中心

B港由于孟加拉国的独立而缩小了经济腹地

3.内河航运发展区位的宏观分析

例:分析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4.大比例尺图上城市交通区位的微观分析

(1)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

——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

(2)港口的微观区位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 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 。

(3)航空港的微观区位

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 ;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地形——开阔、平坦;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 ;地质——地基稳定 ;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 ;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

(4)汽车站的微观区位——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 ,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

◆影响商业的区位要素

(五)商业区位分析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形

气候

交通、市场(人口数量

居民职业构成民族构成 )

付租能力

商品生产能力

 1.点状城市的商业区位分析

例:分析上海市成为全国商业中心的条件。

2.面状城市商业区位的微观选择

(六)旅游区位分析

◆影响旅游发展的区位要素

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旅游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市场距离

经济距离长短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开发程度

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配套设施

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容人量的大小

 1.某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分析

例15:近年来,泰国旅游业“一枝独秀”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和创汇最多的行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16:贵州省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旅游景观观赏价值较高,但其旅游业还有待大力发展和提高,试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2.某区域旅游发展的区位分析

例17:对比分析黄山与庐山旅游发展的区位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