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保健偏方

 循天园 2019-01-30

内用偏方

偏方1:乌药、木香、郁金、枳壳各10克,砂仁3克(后下)、延胡索12克,制香附15克,失笑散10克(包煎),艾叶3克。夹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各9克,赤芍10克;肝郁化热者,去艾叶,加栀子10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若见呕吐黄水者,加吴茱萸5克、川黄连2.5克、生姜3片。水煎取药汁。口服,每日1剂。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滞之痛经。

偏方2:淡吴茱萸6克,当归、川芎、煨木香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5克,牡丹皮6克,生姜5片,延胡索15克,炒白芍、生蒲黄(包煎)各12克。有外感者,加荆芥9克、防风6克;腹痛喜热敷热按者,加胡芦巴12克、紫石英15克。水煎取药汁。口服,每日1剂。具有温经和营,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寒凝之痛经。

偏方3:韭菜250克,红糖50克。将韭菜洗净后,切成小段。然后放入榨汁机内,加适量冷开水压榨出汁并注入杯内。加入红糖,加热便可饮用。适用于痛经。

偏方4:玉兰花10朵,加适量水煎沸10分钟即成。一次饮用,连续10日。适用于痛经。

偏方5:山楂50克,生姜15克,大枣15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痛经。

偏方6:鲜韭菜30克,鲜月季花3~5朵,红糖10克,黄酒少量。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压汁,加入红糖,兑入黄酒即成。冲服,服后俯卧30分钟。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

外用偏方

偏方1: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加水适量煎成2000克药液,去渣,浸洗双足,每日15~20分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

偏方2:乳香、没药各等量,共研细末,用水调和制成药饼,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适用于瘀阻型痛经。

偏方3:山楂20克,延胡索6克,炮姜1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6克,用黄酒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腰酸怕冷之症。

偏方4:川芎、当归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炒热熨脐部,热气透入,血下痛止。适用于血瘀所致痛经。

偏方5:益母草、茯苓各9克,桂枝、白术、当归、泽泻、香附各6克,川芎、延胡索各4.5克,麻油150克,黄丹120克。以上前9味用麻油炸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搅匀,收膏;摊于牛皮纸上。每次膏药1帖贴敷于脐部或关元穴。适用于经期腹痛、经后小腹隐痛、舌淡脉细者。

偏方6:炙甘草、炮姜各适量,共研细末,炒热,敷于脐部。适用于寒性痛经。

偏方7:细辛适量,研为细末。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适用于痛经喜温热之症。

偏方8:白芷8克,五灵脂15克,炒蒲黄10克,盐5克,共研细末,于月经前5~7天,取末3克,纳入脐内,上置生姜片,用艾炷灸2~3壮,以脐内有热感为度,然后,用胶布固定药末,月经过后停止。适用于寒凝瘀阻引起的痛经。

偏方9:当归12克,延胡索20克,红花10克,胡椒、蚕砂各6克,醋适量。将以上前5味用醋炒热,装入布袋中,热熨痛处。适用于瘀血阻滞型痛经。

偏方10:大黄128克,玄参、生地黄、当归、白芷、赤芍、肉桂各64克,麻油1000克。以上前7味共研细末,用麻油熬至滴水成珠,最后加黄丹收膏。取药膏适量敷于关元穴或痛处,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适用于血热挟瘀型痛经,症见经期腹痛、下血鲜红、血块红紫、疼痛拒按、刺痛难忍等。

偏方11:广郁金、红花、香附、当归、赤芍、延胡索各15克,白酒适量。以上前6味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10克,用白酒调和成糊状,涂敷脐部和腹部痛处,干则再涂,并洒少许白酒,以保持药层湿润。适用于经期腹痛。

偏方12:取肾俞、胸腰部(后背)、骶椎两侧、下脘穴。选用大小适当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每次只拔2~3罐,留罐25~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偏方13:将两手搓热,然后在小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抚摩150次。以手掌小鱼际部位揉关元、气海穴,约2分钟。双手搓热,交替搓擦肾俞、命门穴。待发热后1分钟,移至骶部搓擦2分钟。用食指点揉三阴交、足三里穴,各1分钟。仰卧,双脚蹬空,动作像骑自行车一样,约2分钟。仰卧,屈腿,挺腹抬臀,上提肛门,约2分钟。仰卧,伸直双腿并抬高,坚持数秒钟,然后放松,放下。反复做10次。调整、顺畅呼吸,结束。(蔡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