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属中医的“咳嗽”、“痰饮”等病范畴。临床以咳嗽、咳痰或无痰为特征。一般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大类。急性支气管炎失治迁延可转化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又可引起急性发作。本病是临床常见病。 古谓:“五脏六腑,无不令人咳。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原因虽多,皆责之于肺。无论外感与内伤,皆可诱发本病。急性者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之邪,或由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受。邪袭肺卫,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司,痰饮滋生,肺气上逆;或感受燥气,肺津受灼,痰涎黏结,阻滞肺气所致。慢性者多因脏腑有病,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所致。急性者失治,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均可转化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属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内伤咳嗽。 急性者初起常有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一二日后,咳出少量黏痰或稀薄痰,以后逐渐转为黄稠痰或白黏痰。慢性者以早、晚咳嗽加重,痰多呈白色稀薄或为黏稠痰,且反复发作。继发感染可伴有全身症状和咳浓痰。如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导致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体质多比较虚弱。 ·葡萄酒· 【组成】 鲜葡萄500g(捏破皮),白糖500g,白酒500ml。【用法】 将葡萄、白糖浸泡于白酒中15天后,用纱布过滤,取汁装瓶即可。每服15ml,睡前缓缓饮之。【功效】 生津、润肺、止咳。【主治】 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脉滑数、苔腻等症。【附记】方中葡萄润肺止咳,白糖生津润肺,白酒散寒且助药力。合而用之,共奏生津、润肺、止咳之功。 不饮酒者不服此方。如服之有效,病尚未愈,可续服一二料。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严戒烟酒。可是有的患者素爱饮酒,少量饮药酒可起到治疗作用。此方专为嗜酒患者而设,但多饮亦非所宜。 ·参术灵脂汤· 【组成】 党参、五灵脂、苍术、生姜各10g。【用法】 将上药水煎浓缩为200ml(为3天量),加入适量蔗糖分瓶封装。患者在其慢性迁延期初起(大约在每年的11月至第2年的3月)时服药。每次服10~20ml,日服3次,连服1或2个月。【功效】 扶正止咳。【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笔者用本方治疗32例,总有效率为93%,其中显效率为53.13%。服本方未见不良反应。 ·马钱子散· 【组成】 马钱子(炮制)3g,花椒3g,牵牛子6g,杏仁6g。【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本散3g,黄酒适量调成糊状,置于7平方厘米胶布上,贴于膻中穴。5~7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功效】 燥湿、化痰、止咳。【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笔者用本方治疗68例,近期控制36例,显效23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2%。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6~9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7剂为1个疗程,7剂后停服1天。疗程可视病情而决定。【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止咳。【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笔者用本方治疗7例,痊愈6例,好转1例。7例中除1例出现恶心外,尚未发现其他明显副作用。 ·百部紫菀汤· 【组成】 百部30g,紫菀25g,山药20g,甘草15g。【用法】水煎3次,合并药液为100ml,分3次口服,服前可加糖或蜜矫味。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功效】 健脾理肺,化痰止咳。【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笔者用本方治疗121例,治愈69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6%。一般2或3个疗程即可收效。 ·禹锡丸(黑丸子)· 【组成】 肉桂、皂角炭、干姜炭各等份。【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肉桂末为衣。用时每服1.5~3g,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功效】 补土生金、化痰止咳。【主治】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寒喘痰多者。【附记】 本方温补之力甚强。凡脾肾虚寒、累及于肺之咳喘诸症,用之颇效。本方为已故唐云卿老中医习用之方。 ·萝卜茶· 【组成】 白萝卜100g,茶叶3g,精盐适量。【用法】 将茶叶放入杯内,冲入沸水浸泡10分钟,取汁备用。再将白萝卜洗净切片,加水煮烂,调入精盐,兑入茶叶汁混匀即成。代茶温服,每日2剂。【功效】 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主治】 急性支气管炎。 ·润肺止咳汤· 【组成】 杏仁10g,大鸭梨1个,冰糖20g。【用法】 将杏仁去皮、尖,捣碎;鸭梨洗净,去皮、核,切块;冰糖捣碎、备用。沙锅内加清水适量,放入杏仁、鸭梨块,以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15~20分钟,调入冰糖,令其溶化即成。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效】润肺止咳。【主治】 急性支气管炎,燥咳尤宜。 ·黄精汤· 【组成】 黄精15g,冰糖30g。【用法】 水煎服(先煎黄精、后加冰糖),每日1剂,日服2次。或将黄精研末,冰糖捣碎,一同放入茶杯中,冲入开水,加盖闷15分钟。每日2剂,代茶饮用。【功效】 润肺补脾,生津止咳。【主治】 急性支气管炎。 ·百部夏姜汤· 【组成】 百部10g,紫菀10g,干姜6g,姜半夏1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祛风散寒,化痰止咳。【主治】 风寒咳嗽。【附记】 或取附子、肉桂、干姜各20g,山柰10g。共研细末。先按摩双侧肺俞穴,至皮肤潮红后,再服药粉5g放在肺俞穴(双)上,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用治风寒咳嗽或肺寒咳嗽,效果亦佳。 ·麻黄橘红汤· 【组成】 麻黄6g,橘红10g,干姜、细辛各3g,五味子5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祛风散寒,化痰止咳。【主治】 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型)。【附记】 或取白萝卜汁,生姜汁各等份,和匀。每次服10ml,日服2次。用治风寒咳嗽,效果亦佳。 ·鱼腥草汤· 【组成】 鱼腥草30g,瓜蒌10g,黄芩10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主治】 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型)。 ·桑菊贝母汤· 【组成】 桑叶、菊花、浙贝母、杏仁各10g,桔梗6g,甘草3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疏风清热,化痰止咳。【主治】 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 ·桑银枇杷汤· 【组成】 桑叶、金银花、枇杷叶、天冬各10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润燥,化痰止咳。【主治】燥热咳嗽。【附记】 或取梨(去皮、核)1个、川贝母(研)10g、冰糖15g。将后2味纳入梨中,煎熟服食或水煎服,每日1剂。功能润肺止咳,用治燥咳,效佳。 ·贝母莱菔汤· 【组成】 川贝母15g,莱菔子15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共研粗末,放入杯内,冲入沸水,盖杯10分钟,代茶饮用。【功效】 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或取柿饼1个,川贝母10g。将柿饼切开去核,纳入贝母,入锅炖熟。连服数次。效果亦佳。 ·佛耳散· 【组成】 连钱草(佛耳草)15g,地龙15g。【用法】 共研细末,分成2包。每取1包,开水冲服,日服2次。【功效】 镇咳平喘,清热化痰。【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 ·药鸭方· 【组成】 南沙参30g,玉竹30g,鸭子1只。【用法】 将鸭子洗净,去毛、内脏,与前2味药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煎煮1或2小时,至鸭煮熟烂即可。饮汤食肉。【功效】 清热利尿,镇咳化痰。【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或取车前子15g,捣碎放入保温杯内,冲入沸水,加盖闷30分钟。每日1或2剂,代茶饮用。效果亦佳。 ·向日葵汤· 【组成】 向日葵(干品)300g,金钱草(干品)100g。【用法】水煎服。水煎两次,每次煎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240ml。日服1次,每次服60ml,小儿酌减。【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 ·贝杏梨方· 【组成】 川贝母末10g,杏仁末10g,雪梨1个。【用法】 将雪梨挖去心,装入前2味药后,封好口,放入豆浆里煮熟。空腹1次服下,日服1或2次。【功效】 清热化痰。【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附记】 或取百部20g。水煎2次,合并药液约60ml,可加少许白糖或蜂蜜调味。每次服20ml,日服3次。功能镇咳平喘,清热化痰,故用之效佳。 ·黛蛤丸· 【组成】 青黛、蛤粉各等份。【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功效】 清肝泻火,纳气止咳。【主治】 肝火咳嗽。【附记】 或取板蓝根30g,牛蒡子、青黛、麦冬、玄参各9g。每日1剂,水煎服。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沙参饮· 【组成】 南沙参、生地黄、川贝母各10g,桔梗6g,甘草3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滋阴润肺,宣肺止咳。【主治】 阴虚咳嗽。【附记】 笔者经验方。或取南沙参、百合、川贝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百部罂粟汤· 【组成】 百部、麻黄、白果、罂粟壳各9g,甘草6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化痰,敛肺止咳。【主治】久咳不愈。【附记】 或取生姜汁、梨汁、白萝卜汁各30ml,鸡蛋清1个。共蒸服。每日1剂,日服1次。用之临床,效果亦佳。(程爵棠,程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