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年祭祀还“命题作文”: 古人如何过大年?

 hfscb 2019-01-30

“对于中国来说,一月份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周五”,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常听到年味淡了的抱怨,春节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上千年来积累了许多有趣的习俗——发飞帖、祭祀、闹花灯……学习学习老祖宗过年的习俗,今年您家的年味也许更浓了。

1、“ 我怕三十的鞭炮声太响……” 古人也会发贺年短信吗?

跟现代人一样,古人也非常重视拜年这件事。但有时因为太忙不能亲自拜年,人们就会派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代替主人拜年。拜年的名片也叫门状,门状有大有小,大的用整张纸写,小的用半张纸写,相当于现在的贺年卡片。这种派仆人投送的贺年名片,就被称为飞帖。

拜客、送礼时放置柬帖、礼封和零物之类的拜匣

宋代的时候就有人用飞帖来拜年了,这种风气在明代更盛。当时北京的东西长安街住着许多官员,来代主人拜年的仆人们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门就投名片,有些仆人甚至马都不下。这样投送的贺年名片,已不包含什么真正的情感了。到了清代,有人干脆在门上挂一个本子,拜年的人在本上写上名字,就算拜年了。还有人会在门上挂一个红纸袋接名片,称之为“接福”。而接到名片的人家,有时元旦(正月初一)一天就能收到一屋子的纸。投递名片拜年已经到了混乱的程度。

2、春节各地举行联欢会、团拜会,古代也有这样的活动吗?

古人的“团拜会”实际上就是元旦朝会。元旦朝会是元旦那一天臣属以及外国使节等朝见君王的活动,目的是庆祝新年的到来。元旦朝会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传说三皇五帝禅位的日子都定在元旦这一天。比如尧传位给舜,舜服丧后即位就是在元旦这一天进行的。这种元旦举行重大活动的做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从汉代开始,历代皇帝都会举行元旦朝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彩。

东汉时的元旦朝会,皇帝要在德阳殿大宴群臣,请群臣观看歌舞表演。曹魏时的元旦朝会与汉代差不多,不过又增设了赏百花灯的活动。百花灯是有山水人物、珍禽异兽等各种图案的美丽灯具。晋代的元旦朝会要在庭中燃起火堆。南朝时的元旦朝会还增加了皇后接受朝贺的礼节。

到了宋代,元旦朝会被称为“大朝会”,规模更加盛大,皇帝要焚香为苍生祈求百谷,宰相带领百官遵照复杂的仪节向皇帝朝贺,活动项目布置周密,气氛庄严肃穆,朝贺活动十分隆重。明清时代的元旦朝会对前代朝会制度有所增减,但大同小异,只是活动更加庄严隆重。现代社会春节的团拜活动,就保留有古时“元旦朝会”的遗风。

3、一年以来忙忙碌碌,照顾不周,春节祭祀的那些小神

在春节,人们祭祀所有的神。除夕之夜,人们供奉“百神聚会图”,图中囊括了各种来历和身份的神灵,无一不全。除了祭祀正统神仙之外,还祭祀一些小神。这些神仙,平日微不足道,很不受人们重视,但由于与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密切相关,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也得以享用人间香火。

首先是灶神。灶神掌管灶,灶与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因而灶神的地位也就比较高。

其次是厕神。被供作厕神的往往是美女,其中一位是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传说她被吕后施以酷刑,置于厕中悲惨地死去;另一位是李景的小妾紫姑,美丽却地位卑贱,因不容于正妻而同样悲惨地死于厕中。人们同情她们,将她们奉为厕神。

还有一个神灵是井神。传说井神的名字叫“观”,他还有一个清新的名字——“井泉童子”。除夕之夜人们把井泉童子放在竹筛之内,用糕、果、茶、酒祭祀他,再将竹筛放入井中,盖上井盖。三日或五日之后,焚烧神马,供神仙往返天庭之用。

还有一个是床神。床神是一对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和老婆婆,称为“床公”和“床婆”。据说床公喜欢喝茶,床婆喜欢喝酒,他们能保佑人们安宁祥和,一年到头都能睡得安稳。

床神

此外,门神、财神、喜神等等也都受到供奉。新年祭祀神灵有这样的用意:人们一年到头忙碌着,对神灵们有照顾不周的,趁此时一起补上,这样神灵们宽宏大量,也就既往不咎了。

4、一年一度的“命题作文”,让大臣挠头的春帖子是什么?

春帖子是立春日贴在宫中门帐上的帖子,帖子上写有诗句,一般都是绝句,文字华丽工整,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的。立春日贴春帖写帖子词在宋代非常盛行。欧阳修、苏轼都写过不少帖子词,他俩的帖子词常有对皇帝的劝谏之意。后来欧阳修写了四首诗,成为帖子词中的“范文”。他的这四首诗诗歌颂太平盛世,语言工整华丽。从此以后,歌颂太平、追求语言华丽的帖子词就流行起来了。

帖子词多为翰林院文人所写,属于命题作诗,而不是有感而发,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好像许多同学随笔写得很好,可考场上的命题作文就很难写好一样,所以连南宋的大诗人杨万里都不喜欢写帖子词。他在《端午独酌》诗中说“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很庆幸自己一生都不必做官写帖子词了。明代成化年间的官员黄仲昭、庄昶(chǎnɡ)不肯写春帖,上疏皇帝,宁愿丢官而去。

《春帖子词》卷,[清]钱陈群书

大臣们不喜欢帖子词,皇帝们却非常喜欢。清代的乾隆皇帝最为起劲,他甚至亲自撰写帖子词,逼迫群臣唱和作词。嘉庆皇帝每年都要亲自写三首,挂在养心殿东暖阁的随安室里,换新诗以后还要把旧诗收藏好。乾隆和嘉庆皇帝还给大臣们布置作业,军机大臣和南书房大臣每人都要写一首五绝,两首七绝,署上名字献给皇帝。在春帖之外,这两位皇帝还亲自撰写端午帖子、中秋帖子。

皇帝要臣子进献帖子词,是想要听赞歌;臣下进呈春帖子及其他节令的帖子词,与其说是应景,还不如说是应酬,应酬的对象不言而喻。这就难怪明代的徐师曾把写帖子词说成是“时俗鄙事”,而有些大臣宁愿丢官也不愿意写它了。

1

5、鞭春牛,促农耕,春牛是头什么牛?

春牛是用泥塑造的牛。立春这一天,人们把春牛放到东郊的春台上,由人装扮成掌管草木的句芒神来鞭打春牛,意思是劝农春耕,鞭春牛象征着春耕的开始。这种风俗从上古的时候就有了,沿袭到汉、魏晋,以至唐、宋、明、清,而且鞭春牛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周代人们十二月鞭春牛,在土牛身上抽三下,目的是送走寒气。宋代的时候,鞭春牛活动不只在东郊进行,而且也在京城的殿亭里进行。并且,皇帝还会命人制作小春牛来赐给百官,这就是“送春”活动。不仅皇帝喜欢送春,民间的百姓也非常喜欢送春。北宋时,每到立春,开封府附近就有许多百姓在卖小春牛。他们用花装饰篮子,把篮子放在春牛背上,篮子上还罗列着各种戏剧人物,装饰着各种小旗子和柳枝,煞是好看。人们竞相购买小春牛,然后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送春”活动直到清代仍然非常盛行。

今天的鞭春牛

鞭打春牛,有时不只是用鞭杖抽打,还要将土牛砸碎。清代的时候,苏州一带的打春牛活动就是这样。立春这一天,太守在衙门集合百姓,鞭打春牛并把它打碎。百姓们就把麻、麦、米、斗抛向春牛,预兆着会获得丰收。百姓们还会买来春牛放在堂中,认为这样有利于农事。还有的地方,农民把打碎的土牛抢回家,这叫作“抢春”,抢得越多就越吉利。还有人用手摸春牛,来占卜自己在新的一年是否有好运,所以流传的民谚说“揽揽春牛脚,赚钱赚得香”。

6、正月十五闹花灯 竟然是为了欺骗玉帝?

传说很久以前,大地上出现了一群凶禽猛兽,它们四处伤害人和牲畜,践踏农田,人们就组织起来和它们斗争。有一次,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这只鸟是守护天宫大门的神鹅,神鹅的死让天帝十分震怒,他立即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这个命令被玉帝的一个丫环听到了,丫环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一位老人想出了躲过灾难的办法。按照老人的建议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站在南天门往下一看,发觉人间红光一片,响声震天,以为是燃烧的火焰,非常高兴。人们就这样保护了自己,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宵节。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当然,传说并不能说明元宵节真正的来历。据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对太一神的祭祀,到了汉代,祭祀太一神又演变成为元宵节。

7、千百年来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正月晦日送穷鬼

好富恶贫是人之常情,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晦日送穷的习俗就是这一人情的反映。根据记载,民间在正月的最后一天(即晦日)要送走穷鬼。具体做法是把屋子里的破败之物收拾干净,然后送到野外焚烧,同时还要焚香叩头,内心祈求贫穷离去、富贵到来。

民间流行这一习俗,反映老百姓摆脱贫穷的愿望。这种愿望自古已然。然而,送穷为什么会在正月晦日这一天呢?这与一个传说有关。上古时期,身为“五帝”之一的高辛氏有一个儿子,不喜欢吃好食物,始终穿着破衣裳,被人称为“穷子”。后来,穷子死于正月晦日,而人们常常用破衣和残羹冷炙来祭祀他,号为“祭穷”或“送穷”。

由于穷子与“穷”之间的联系,后来,“送穷”就演变为送走贫穷的习俗,并且习俗的内容也随之改变了。人们不再为穷子献上祭品,而是焚烧破败之物,以巫术的方式送走穷鬼,表达希望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愿望。这个愿望是如此普遍而强烈,以至于晦日送穷在民间始终非常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