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 喜欢诗词的朋友都知道,这段朗朗上口的诗句来自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李渔所著的《笠翁对韵》。 初涉经典,读《笠翁对韵》很有必要,这部经典归类于蒙学,也就是启蒙课堂的必修课。对作诗、填词、撰联,以及文言文的创作、骈体辞赋等,都大有裨益。 先是用在对联的创作上,你会撰联了,能将自家楹联写出,把自己的志趣和意愿挂在门口,例如: 闲人莫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不用向人阐述介绍,他人早已了解主人翁你的志向和内涵。就此常常更新,年年更换,一辈子可利用。 学生悟性高的,读小学二年级时一个学期就能创作出标准的对联。 成人不易教会,小孩子一教就会,因他们的思想简单、纯粹,没什么难易之分,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学。 运用到楹联上是第一步,再是诗、词、曲等体裁,作诗填词绝对不能少了《笠翁对韵》这类经典读物的基本底蕴。 这里先谈对仗,近体诗格律中颔联、颈联皆以对仗的形式表现。 句式的运用与排比 技巧的安排 词性的掌握 了解了词性,还能掌握声调的“平、上、去、入”,一二为平,三四为仄,平有阴阳;四声“平、上、去”三声中分散的入声字等等。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这个“白”在今韵为平声中的第二声“阳平”,而古声韵则为“入声”中的仄声,这只是一个例举。 除了作诗、填词、撰联,再是文言文的创作、骈体辞赋等,其格式华丽优美,排比对仗等精准凝练。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这便是运用了骈俪文的构架,以分号断句,上下组相对。 泉水激石,泠泠做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思书》亦是骈体对偶。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既是讲故事,又是一个情景交融的画面,是知识的灌溉,又是辞藻的吸纳,一个句子里的内涵很多,只要用心去体会,可以掌握得很饱满。 尤其意境的优美: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下雨不说下雨,说“梅子雨”,不仅阐明了季节,还把一个客旅他乡的愁闷气氛勾勒得如此意蕴生动; 刮风不说刮风,说“藕花风”,除了阐明气候,还把“风”美化的如此诗意情浓。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事物、情节、道理、时间一一阐明交代! 《笠翁对韵》是按照“平水韵”的平声韵30部排序编写,上卷起于“一东”到“十五删”收;下卷起于“一先”到“十五咸”收。读此经典最基本的是掌握了音韵。 学唐诗,当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原来“红、风、中”押的是[一东]韵; 读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便知这“枝、思”押的是[四支]韵; 读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便知这“炉、无;酥、都”押的是[七虞]韵; 读到: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便知这“蹊、低、啼;西、泥、蹄、堤”押的是[八齐]韵。 就这样押韵懂了,不只是学会,且学的很扎实。 30部平声韵对古诗词的赏鉴与认识便深了一层。 更不用说,里面所涉及的内容有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包罗万象,句子主要来自典故化用而成。 一个个故事罗列对仗,一字一句得知识。熟读《笠翁对韵》掌握运用的几率可不浅啊! 余水容 安徽安庆人。幼承庭训,在创作、教学、鉴赏、吟诵上有着多方位的诠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华古典诗歌的研习及旧体诗词的创作,出版有个人诗词选,获第二届《中诗作家文库》优秀奖,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 曾在长沙开福寺、省图、市图等多处讲授中华诗文、国学经典等专题,被众多国学教育机构聘请为资深导师及教学顾问。 余水容老师结合多年来的诗词创作和教学经验,带来三十讲精品音频课程——『笠翁对韵的奥妙与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