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俗文化(一)———春节

 风舞三湘 2019-01-30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古时代以天象的空间变化来标示一年四季时间变化,当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东北)时为立春节点。上古干支纪元,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岁首在日期上亦有所变动。中国历代的新年,设定日期并不一致:

      上古时代:干支纪元法,以立春为岁首。(干支历,阳历)

        夏商周: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阴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阴历)

        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夏历。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或阴阳合历),直至今。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属阳历的一种,又称格里高利历)。后来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