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30%病人在1岁时有症状,80~90%哮喘儿童有他们的首次症状在4~5岁前。大部分受影响病儿只有偶然发作为轻中度,相对比较容易管理,少数为严重难治哮喘,常年发作多于季节性发作。开始年龄的早晚与预后关系并不十分清楚。 多数严重受影响患儿喘息开始于出生后第一年,有过敏性疾病史(特别是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亲属有哮喘病史的这些患儿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不与吸入激素有关,因其最终高度可达正常),胸部畸形是继发于胸部过度膨胀及不正常肺功能。年幼哮喘患儿的预后一般是好的。 长期研究指出50%哮喘病儿在10~20岁内症状消失,但在成人还是会有发作可能。如有哮喘发生在2岁到青春期,缓解率约为50%。而有严重哮喘,并有激素依赖而且经常住院的病人中约95%转为成人期哮喘。 病理基础 哮喘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它包含炎症细胞、介质与气道组织和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气道壁的水肿,粘液分泌增加,引起急性支气管收缩,亦可导致气道对不同刺激呈高反应性和气道高度可逆性阻塞,进一步可有气道重塑及不可逆性气流受限。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一般为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婴幼儿期的喘息症状主要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夜间憋醒、语言不连续及喂养困难,诱因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运动、大哭、大笑和情绪波动。呼吸道病毒感染、环境中过敏原的暴露、伴有过敏性鼻炎、胃食道返流也可以引起哮喘。在变应原诊断方面,除病毒感染外常见的是室尘螨,其次是霉菌、蟑螂、蚕丝等吸入过敏原。婴幼儿亦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其阳性强度较弱,但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而食物变应原病史对诊断十分重要。皮肤特应性低,另有假阳性,如食物过敏引起喘息常伴有其他过敏症,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亦可有对食物过敏者表现为某一食物过敏时有拒食表现。如有体外测试条件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对变应原特异性IgE。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是年龄<3岁的婴幼儿,(1)喘息发作≥3次;(2)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具有特应性体质,如婴幼儿湿疹、变应性鼻炎等;(4)一级亲属中有哮喘病等过敏史;(5)排除其它婴幼儿时期的喘息疾病。凡具有以上第(1)、(2)、(5)条即可诊断哮喘。若喘息仅2次,又具有第(2)、(5)条时,先诊断为可疑哮喘。若同时具备第(3)或第(4)条时,可进行哮喘治疗性诊断,阳性者诊断为哮喘。 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1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1)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溶液或气雾剂吸入;(2)以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最大不超过0.3ml/次)。在进行以上任何1种试验后的15~30分钟内,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