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因感受流感病毒所致、属中医外感病范畴。 中医学对流感病因的认识: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诱发夹杂疠气毒邪而为。 中医学对流感病机的认识:风寒外邪束表,内有积热聚集,疫疠毒邪侵袭。 中医五运六气的认识 2018年底我国各地流感已经进入流行高峰期,2018年戊戌岁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 。 整体以寒湿为主,加上重庆气候较潮湿,外感病症多发,且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纳差、腹泻等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流感治疗方案 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消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 ,竹叶6g ,牛蒡子15g,芦根30g,生甘草3g,薄荷(后下)3g 1、煎服法:水煎服,毎剂水煎400毫升,毎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口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2、加减:苔厚加藿香10g、佩兰10g;咳嗽重加杏仁10、炙枇杷叶10g;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 3、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4、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5、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浙贝母10g ,枯梗10g,黄芩15g,柴胡15g ,生甘草10g 1、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2、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3、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4、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重症 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炙麻黄6g,生石膏(先煎)40g,杏仁9g,知母10g,鱼腥草15g,葶苈子10g,黄芩10g,浙贝母10g ,青蒿15g,赤芍10g,生大黄(后下)6g,生甘草3g 1、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口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2、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 安宫牛黄丸1丸 3、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 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参附汤加减 生晒参15g,炮附子(先煎)10g,黄连6g,金银花20g,生大黄6g,青蒿15g ,山茱萸15g,枳实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400毫升,毎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恢复期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淡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浙贝母10g,杏仁10g,青蒿10g ,炙批把叶10g,焦三仙各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远离传染源,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减少集聚;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3.起居有常 春季阳气生发,应当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规律,适量运动,勤洗手,居室常通风。 4.精神内守 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慌。 流感中医预防——药物预防 中医外治法 药熨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中的风寒证。 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的药熨制剂,其操作步骤也不尽相同,一般常用的有炒熨法、蒸煮熨法等。(药物组成:取苍术30克、羌活30克、枯矾10克、葱白3握,前三药为粗末,炒热,捣葱白汁和药,趁热熨脐等) 炒熨法:以绢、布等包裹炒热的药物熨引患处,即为炒熨法。炒热后以绢布包裹适量熨剂,趁热直接熨于神阙穴。每日一次,每次持续熨引20~30分钟。 蒸煮熨法:将预先配制好的药袋投入药锅或笼屉中蒸煮后热熨于神阙穴。药熨方法和时间与炒熨法相同。 疗效特点:药熨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起效快等特点。 注意事项:熨法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 拔罐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中的风寒证、风热证。 操作方法:一般选取风寒证选取大椎、肺俞、合谷、列缺。风热证选取大椎、合谷、曲池、尺泽。每日一次。 疗效特点:适应症广泛,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 注意事项: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穴位贴敷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的风寒、风热证。 操作方法: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个穴,贴药范围勿大。风寒证选取大椎、肺俞、合谷、列缺;风热证选取大椎、合谷、曲池、尺泽。 疗效特点:适应症广泛,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 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5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6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艾灸疗法 适应症:适用于风寒证、风热证。 操作方法: 选穴:风寒证取百会、大椎、风门、肺腧为主穴,风热证取大椎、合谷、曲池、尺泽为主穴。 频次: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个穴位10~15min;每天一次。 疗效特点:以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温通经络为其主要特点。 注意事项: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化脓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中药足浴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的风寒证 操作方法:艾叶30g,桂枝20g,当归15g,荆芥15g,生姜15g,白醋少量。上五味,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时加入少量白醋泡脚,水位过踝关节以上10厘米即可。睡前浴足15-30分钟为最佳时间。可以起到散寒除湿、疏通经络、防病保健的功效。 疗效特点:简便易行、见效快、副作用少。 注意事项:足浴时间不要过长,一般15-30分钟为宜,否则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老人有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昏厥。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 注意事项 1以上方法仅仅适用于辅助防治流感,如发现流感症状,请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积极治疗。 2.妊娠期和妇女发病,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3.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无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不宜使用。 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