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

 暗香浮动w 2019-01-30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它记事年代上承春秋,即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秦灭六国为止,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约二百四十年,该书作者已无可考,可能经过两次整理,一在战国末期至秦汉间,一是西汉末年的刘向,刘向重新加以整理、编校、修订,并定书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沿用《国语》的编写体制,按国别记事,分列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共三十三卷,497。它的主要内容是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游说诸侯的活动。战国时代七国称雄,兼并战争较春秋时代更为激烈。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便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纵横家的游说之士,依附于一定的统治集团,他们机智善辩,巧譬善喻,发展了游说辞令。其中多数策士擅长分析形势,纵横捭阖,排难解纷,消弭祸患。

他们反对大国欺凌小国的兼并战争,维护弱小国家的尊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普遍愿望。如《魏策》中的“唐雎不辱使命”,唐雎这种在强暴面前威武不屈,以凛然正气维护祖国尊严的崇高精神,令人敛衽以敬。此外,作者也写了一些策士为维护其所依附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惜搞阴谋,施诡计,极尽欺骗之能事的故事,如《秦策》中的张仪和苏秦的故事。至于《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赵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等篇,更是思想深刻,见解超群,富于艺术感召力的名篇。

《战国策》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人功名利禄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赵策三》)。《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战国策书录》)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