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就为,长江存储吹的那个Xtacking技术到底靠谱么?

 昵称61831727 2019-01-30
9月19日在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举行的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2018),长江存储CEO杨士宁发表了《创新Xtacking™架构释放3D NAND潜能》主题演讲。

杨士宁表示,长江存储整个团队都是非常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在做实验,实验的次数基本上是在500—1000次,比如每天出的透射显微镜照片,我在英特尔工作时一个月做一次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在我们每天要出大概100多个,非常认真、努力、老实的在做我们的工作。

长江存储的3D NAND FLASH是2015年和美国合作伙伴Cypress签订联合研发协议,3D技术不断进步,从9层进到了32层,杨世宁在峰会上透露,

长江存储目前32层的产品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并没有急于大规模的生产,因为在3年前这个产品有竞争力,但3年后也就是现在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了。

也就是说,由于技术落后,在市场上卖不出价格,而成本又未必低,生产就是亏钱。

长江存储目前注重下一代产品,应用Xtacking架构的64层堆叠3D NAND FLASH,计划于2019年底之前投入量产,同时也希望给财务状况带来正面积极的效益。

下图为今年8月,长江存储在美国圣克拉拉召开的全球闪存峰会上发布的Xtacking™ 架构。

针对业界提出的,东芝和三星都已经进步到了96层NAND FLASH阶段,长江存储即使在2019年底量产64层存储器,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

杨世宁在峰会上做出了解释,64层NAND相当于2D工艺的7纳米,

存储器摩尔定律往前推进的速度已经走的比手机处理器之类的逻辑芯片快了,Xtacking™架构不需要周边的控制电路具备很高先进工艺,

在64层这个工艺节点,采用Xtacking™架构跟传统架构的96层相比,容量只低了大概15%左右。只要该架构下存储速度够快,再加上采用此架构研发周期减短3个月争抢时间,那就可能不会赔太多钱。是比较适合量产的理想产品。

长江存储的武汉基地,设计产能是10万片每月,实际可以做到15万片每月,如果在2019年顺利实现64层 NAND FLASH量产,将是一大突破。

同时在峰会上,根据长江存储执行董事长高启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长江存储除了在2019年量产64层产品以外,同时也在跳过96层,直接研发128层的NAND FLASH

高启全称,64层和128层都是要全世界去卖,长江存储希望在2023年左右达到20%的全世界市场占有率。

根据高启全的回答,长江存储目前每年有大概十亿美金的研发费用,同时有三千多人的研发团队,差不多要保证每年有一百亿美元的收入,反算回来就需要20%的市占率。

高启全认为目前长江存储是要尽快把技术和市占率做起来,十年之内不应该看价格。到2023年达到20%的市占率,同时赶上世界水准的良率成本。

市占率和良率赶上去了,全世界的价钱都是一样的,要亏大家一起亏,要赚大家一起赚,就不会有问题了。

同时,除了东芝,三星,海力士相继量产96层以外,英特尔大连非易失性存储二期项目也在2018年第三季度举行了投产启动仪式,英特尔宣布该项目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96层3D NAND存储芯片制造技术实现量产,大连工厂未来将成为英特尔NAND闪存的最核心生产基地,会贡献大约70%的产能。

我们就看五年之内长江存储的表现,由于存储器在价格在201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年底量产64层的时候市场价格估计会更低,要做好长期烧钱的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