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伤寒论》的思想,怎么分析流感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1-30

用《伤寒论》的思想,怎么分析流感。

最近流感肆虐,很多朋友感到纳闷: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一个简单的“流感”会如此猖獗?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正是科技的发达,才造成流感的反复流行。尤其是抗生素、抗病毒药的更新换代,和细菌、病毒的变异是密不可分的。

而“新”的抗生素,一定程度上也促生了微生物的变异。在我们人类和微生物的抗争中,从正面看,科技促进了治疗药物的发展,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换一个角度,科技也促进了“微生物”的加速变异。

我们今天说到的“流感”,古人都以“感冒”统称它们。比如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就用一部《伤寒论》专门论述“伤寒外感”。即使时间过去了上千年,同样的方药,只要辩证准确,依然还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微生物们也知道“趋利避害”?当然不是。

感冒不是大病,却又是大麻烦。说它不是大病,因为如果方法得当,还是比较容易就能治愈,从这一点看,它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说它是大麻烦,是因为它悄无征兆、说来就来了,一旦感冒了,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痰这些困恼,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

尽管流感来势汹汹,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病因病机,也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即使不小心还是得了感冒,也能很快在初期治愈;张仲景的《伤寒论》正是这么一种思想。

1700多年前,张仲景在就《伤寒杂病论》里,不但详细阐述了感冒发生的原因,还对感冒的发展传变、以及治法也作了详细的说明。即使今天,我们用《伤寒论》的方法,对流感的预防、治疗方面,依然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伤寒论》认为,引起感冒的原因,就是“风寒之邪”的入侵。我们由此可以得知,它的预防,就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并远离“风寒之邪”,以防止它们的入侵。这一点和现代医学不谋而合: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不接近已经感冒的人,外出戴口罩。虽然《伤寒论》并未具体说怎么做,但“增强正气、远离邪气”的思维是非常明确的,也是和正确的。

中医的“增强正气”,有身体自身的“锻炼”,比如呼吸吐纳等等;也有借助饮食药味之流,如“益气固表”,其实就包含两种目的:“益气”是让体内的“正气”充足,也就是免疫力提高;“固表”是让身体的“卫气”密厚,相当于“抵抗力”提高。比如“玉屏风散”的组方,就正是从这两点而来。

前面是“防”,当然也非万全之策,一旦不慎还是感冒了,感冒之初,《伤寒论》提出“发汗解表”的治法,目的就是一个:把风寒之邪驱赶出机体。最经典的两个经方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这就涉及到“太阳表虚证”和“太阳表实证”两个伤寒论证名了。

如果感冒比较轻微,中医认为,也可以“不药而愈”地使用一些体外疗法。比如“泡脚”也可以发汗,对轻微感冒或者感冒先兆也是不错的方法。但只能对一些很轻微的风寒外感邪有效,这是需要注意的。

感冒到了传变阶段,《伤寒论》的辨证施治就复杂一点了。有“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六种大的范畴,但总的原则就一个: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任你如何病变,我们仍然可以用《伤寒杂病论》的方法来治愈。

这一点和现代医学就截然相反了。现代医学认为,需要找到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才能起效,于是每一种新的微生物引起的感冒,都需要相对应的“抗微生物药”去杀菌杀病毒,那样才能奏效。而《伤寒论》则只要辩证属于某个“证”,就可以采用同一个“方”,虽然具体的中药可能略有出入,大体却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伤寒论》经方的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用《伤寒论》的角度分析流感和感冒,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吸取《伤寒论》的精华经验,帮助防治流感,从而让生活得到更好的保证,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