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裕亭:忙年

 江北浪周 2019-01-30
年年过年,年年忙年,又是一年……腊月廿五,年味儿日足,这当口,甘苦自知,且看作家相裕亭如何熬出这一口年味儿来……

忙    年

相裕亭

一进腊月,吴家大院里就开始忙年了。

先是南来北往的牛贩子、羊贩子,主动上门订货,再就是附近三乡五里的,哪家有个稀罕物,比如院儿里打下的金丝蜜枣、甜水黄梨以及漤透了的红柿子什么的,自家孩子舍不得上口,也要拣个大个儿的、色泽亮丽的,用筐子、篮子或是一方小手巾什么的提来,问吴家要不要,以便能换几个铜板,赶新年给孩子添件新衣裳,或是全家人能在年初一的早晨吃顿白面饺子。

吴家的内务,全都是大太太掌管着。

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提早告诉管家,进多少牛羊,杀几头肥猪。至于那些枣呀、梨呀、葵花籽什么的,都是些零嘴玩意儿,大太太交给她身边的一个叫兰枝的丫头管。

大太太身边,一直都是兰枝、兰叶两个丫头伺候着。

兰叶多居屋内,给大太太梳头、捶背,大太太好抽烟,她那杆乌亮亮的竹竿烟袋,足有二尺长,大太太自个儿是够不着点火的,全都是兰叶摇着火捻子,歪着头,鼓圆了樱桃小口轻轻地给她吹进火星儿。有时,那火星吹不旺,大太太反手就把那长烟袋抽在兰叶的脸上了。

兰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担负起管家的重担,吴家大院里,自老管家陈三死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兰枝丫头来张罗。兰枝丫头年纪虽轻,可她很懂理!有事儿,大都站在堂屋客厅与东厢房相隔帘子旁说给大太太。大太太有事儿,由兰叶出来喊兰枝在门口的帘子旁听着。

这一年,吴老爷捎过话来,说要领四姨太回来过年。家里杀的牛呀、羊的,相比往年都要多出好几倍来。

大东家吴老爷自打娶了四姨太,就长年住在城里了。那里,有大东家的钱庄和四姨太她父亲留下来的天成大药房。如今都是吴老爷一个人掌管着。

大太太知道,吴老爷和四姨太一回来,就要请县上警察局、镇上治安员什么的,到家里来吃酒席。原准备杀两头牛的,又让管家再去牵一头来,吴老爷爱吃牛肉丸子。又让兰枝多去弄点白果、核桃什么的,为四姨太准备着。

这样一来,家里的计划全打乱了,要杀的鸡呀、羊呀,所蒸的年糕、包子、五花肠什么的,全都要再添份子。一时间,可忙坏了兰枝!眼看就要到年根儿底了,三四个厨子昼夜不停地炒呀煮的,还是少个杀鸡剖鱼择菜的。兰枝想到了往年来帮过厨的东街田嫂,就去请示大太太,问是不是叫田嫂来帮帮忙?

田嫂有二十出头,瘦高个儿,雪白的脖子,干活很利落,杀鸡、宰鹅、油炸狮子头,样样都能拿得下来,尤其是揉馒头压卷子时,她把两只衣袖高挽着,揉起面团来,总踮起脚尖往下用力气。

这几年,吴老爷很少回来过年,家中不再做太多的菜,一般不再去叫田嫂来了。田嫂这两年运气不佳,先是生个小豁嘴丫头,接下来,她丈夫的腿又在今年秋天运盐的时候磕断了,已经三个多月不能下地干活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给她丈夫吃药了,可那腿还是不敢着地儿。

大太太可能也忌讳田嫂的孬运气,兰枝在门口问她的时候,大太太半天都没吭声。大太太也在想,这都年根儿底了,不叫田嫂来,又好再去叫哪个呢?再说,换个新手来,她一时半会儿,还插不上手哩。

大太太就没有干预这件事。

兰枝呢,听大太太没有回话,也没听大太太反对,就知道大太太是默许了,随即派人去找田嫂。

田嫂来的时候,满脸都是喜悦。她在家里,正在为过年发愁哩!吴家人若是再晚叫一步,她就要把头发剪下来,拿去小店换两个铜板好过年了!多亏了吴家让她来帮厨。这样,等到年根儿底,离开吴家时,多多少少的给一点鸡呀鱼的也就好了。若赶上吴家老爷、太太们高兴了,没准还能给好几个热肉丸子哩!

田嫂满怀着希望,来到吴家。

当天,田嫂顶着一个灰白的花手巾穿一件紫花的小夹袄。那小袄,没准还是结婚那会做的,前几回来帮厨,也都穿着它,紧箍在身上,衣角还翘巴着,正好有个脏围裙,给她一扎,刚好把那小袄翘起的衣角给扎住了。尔后,田嫂就被指派到当院的污水窝前拔鸡毛。

田嫂挽起两臂,从屋里的大锅里提来一大木桶热水,往那大盆里一倒,抓过一只鸡往那热水盆里一打旋儿,热气还在直冒呢,田嫂就大把大把地往下扯鸡毛了,她旁边有个专门用来蘸手的冷水盆,手烫得受不了时,就往那冷水盆里一蘸,立马

又去拔鸡毛了。要不,盆里的热水一凉,鸡毛就不好拔。田嫂干这样的活,是很有些经验的。

接下来,田嫂又被喊去和面、剁肉馅、打年糕,等到年三十的那天下午,吴家已经没有多少事了。也就是说,那时间田嫂可以回去了,可吴家还没有开口说给她点什么东西,田嫂就没急着走,她自己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把炸鱼炸剩下的碎鱼、烂虾与玉米面、鱼粉面和在一起,为吴家的狗呀、猫呀,也准备了“年夜饭”。等到吴家大院在风雪里贴上红对子,挂上大红灯笼时,街上稀稀拉拉地响起了迎新年的鞭炮声。那时间,已经是大年三十的夜了。

大东家吴老爷与四姨太,因为那场暴风雪,临时取消了回盐区过年的计划。他们只说等年后,天气好转了再来。

大太太知道这个结果,连晚饭都没吃,歪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了。后来,等兰枝领着田嫂,站在帘子外面喊她时,大太太似乎是睡着了。兰枝连喊了两声 :

“大太太,田嫂要回去了!”

“田嫂要走了,大太太?”

喊声中,田嫂正两眼茫茫地站在门外的风雪里。

田嫂想,今年东家做的肉、鱼丰盛,怎么也该给她一点带上。田嫂自打到吴家来忙年,家中的瘸腿丈夫,还有那个豁嘴的小闺女,没准几天都没进汤水。田嫂家的年怎样过,就指望吴家大太太的恩赐了!

哪知,大太太里屋发话,说 :“窗台上的枣儿,给她几个吧……”

兰枝和田嫂还在等大太太的下文,可大太太不吱声了。兰枝低着头,从屋里出来时,田嫂已捂住哭声跑出了吴家大院,兰枝一个人,站在吴家大院的雪地上,许久,一动没动。

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吴家大院里一阵喜庆的鞭炮响过以后,少爷、姑奶奶以及吴家的奶娘、奶妈、丫头们,一拨一拨来给大太太磕头拜年。等临到兰枝、兰叶时,兰枝跪在大太太床前磕过头后,退到门外的帘子旁,告诉大太太,说田嫂昨晚在回去的路上,投井死了!

大太太听了,半天没有吱声。末了,大太太恶狠狠地说了一句 :“不识抬举!”随后,责成吴家大院里的人,谁也不许去看热闹,权当吴家不知道那回事情。

-----
-----

百花园》2003年8期  

《小小说选刊》2003年18选载  

《百花园》2003年优秀作品奖  

获《百花园》读者推存优秀作品奖  

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中国文学馆永久收藏


相裕亭小说:传统叙事艺术的“现代转换”

李惊涛

《忙年》,让我油然想起鲁迅先生的《祝福》。祥林嫂被鲁四老爷摧毁精神希冀后,在生存与死亡的双重恐惧中冻馁而死,当然深刻;而相裕亭于不动声色中揭示的吴家大太太的人性冷酷,同样力透纸背。田嫂在春节前夕被吴家召去忙年,她竭尽全力,不求工钱,只盼吴家能赏点年货过年,因为瘸腿丈夫和豁嘴小闺女还在家里忍饥挨饿。临了,她只被赏了一把干枣。这让她无脸面对家中的丈夫和孩子,羞愤投井自尽。由于作家是在人性最柔弱的地方着力,所以阅读的代入感更强。同样死于除夕,有人可能觉得,比起祥林嫂,田嫂貌似脆弱了些。其实不然,她反而是个烈女子。我们都知道,在乌江边上亭长不是没劝项羽乘船回江东以图再起,是项羽自己放弃的。他说,纵使江东父老不弃,我有何面目与他们再见?!他自刎了。田嫂就是项羽。这里,相裕亭将冷峻与浪漫再次融为一体,写出了贫寒女子田嫂令人动容的性格。无论《史记》中记载的项羽,还是相裕亭在《忙年》中所塑造的田嫂,你都无法否认他们存在的真实性与艺术价值。田嫂死了。按照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叙述的动力消失了,作品也该结束了。但是,相裕亭不然,他又写了一笔:大太太不让家人去看田嫂入殓,并恶狠狠地说了一句:“不识抬举!”致死田嫂的吴家大太太用这四个字,在读者心里又扎一刀。你还会不惊讶于作家的笔力吗?(节选)


抨击相裕亭的大盐东

宗利华

《威风》和《忙年》是不可回避的作品。他直接就触到文学的本质——人性抚摸,灵魂救赎,直面苦难。许多人看重《威风》,我却独独欣赏他笔下的田嫂。有了这样几个作品,相裕亭的盐东纪事才显得非常有气势。《忙年》里写了三个女人,田嫂、大太太、丫头兰枝,三个女人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女性。田嫂处于最底层,所以,她难以摆脱投井的命运。与之对应的是大太太,看上去是她的心狠手辣导演了这场悲剧,但实则不然。那个威风凛凛的大盐东虽未出场,我们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他的存在。他才是幕后黑手。而这还远远不止,我们从字里行间,还看到黑暗的社会背景,那才是源头。在这件作品中,相裕亭让我看到强烈的批判意识。我所说的震撼体验,在这里得到最大展示。“喊声中,田嫂正两眼茫茫地站在门外的风雪里。”她在思索什么?她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大太太能从那些大鱼大肉里,赏几个肉丸子给孩子解馋。可是她只被允许拿窗台上的几颗枣儿!寒冬腊月的枣儿,拿去过年?而窗台里是田嫂满怀欣喜挽着袖子帮忙做好的大鱼大肉!这一强烈对比,产生巨大震撼力!另一对比是,田嫂满怀喜悦进府,出来之后,却投井自杀!她是对贫富不均的黑暗现实反抗呢?还是感觉走投无路一死了之?大太太一句“不识抬举”,更增添作品的力度。一个底层人物的死,根本不会产生多大反响。在这个篇福里,相裕亭还酣畅淋漓展示了他成熟的叙事技巧,而且在细节的运用上也顺手捻来。因此,我认为这个时期,他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他处在了黄金时代。(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