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十分讨厌父母的啰嗦,为人父母之后,我也渐渐变得啰嗦起来,并且自己浑然不觉。 在孩子的生活方面,我有啰嗦的习惯。早上,我提前半个小时起床,给孩子煮了两个鸡蛋。谁知她瞧了一眼后说:“跟你讲过多少次,我最不喜欢吃鸡蛋,你怎么又煮呢?赶紧拿走!”我讨好似地说:“乖女儿,听话,你现在正长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了对你的身体特别好。”女儿听后有些生气地说:“你烦不烦呀!这样的话你已经说了千百遍,我的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对于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女儿丝毫不领情,她顺手拿起一个汉堡啃了起来。我赶忙给女儿冲了一杯牛奶,并递到她手上说:“乖女儿,光吃汉堡哪有营养,喝杯牛奶吧!”女儿听话地喝了半杯,然后放下杯子,准备去学校。我一把拉住她说:“把剩下的半杯也喝了,不然上课的时候会饿的。”女儿回答道:“我已经吃饱了,喝不下去了。”我央求她:“你多少再喝一些,这种牛奶很贵的。”女儿真的不想喝了,说:“你放在那儿,我中午回来再喝。”我说:“那怎么行呢?到了中午就不新鲜了,你就喝两口吧!”我边说边将杯子往女儿手里塞,女儿抗拒地推了一把,结果牛奶洒在了桌上。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也很啰嗦,孩子出门前,总会不由自主地说:“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要大胆地提问,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老师;在学校不要调皮,要听老师的话,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每天孩子放学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问孩子:“有家庭作业吗?要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看电视。”孩子在写作业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凑上去,并提醒孩子:“字要写得工整些,练习要做得仔细些……” 面对我善意的关怀,女儿总是不以为然,还常常故意跟我作对。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十分困惑,不停地问自己,我究竟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我的好心好意,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和厌恶呢?因为我的啰嗦,女儿越来越不愿意与我交流,越来越不愿意与我亲近。 原来,爱到深处就啰嗦。我们担心孩子冻着,担心孩子饿着,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担心孩子不认真学习,担心孩子调皮,担心孩子早恋……出于方方面面的忧虑和关心,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啰嗦起来,而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父母这种浓得腻人的爱。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爱孩子,不是要用一根绳子将孩子束缚起来,而是要懂得适时放手,从根本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成长。因为信任往往比束缚更有效果,束缚只会让孩子想要挣脱,而信任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归属感。这就是为什么九成以上的孩子都讨厌父母的啰嗦,而期望走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或采取其它极端的方式逃避。 啰嗦不是病,说起来真要命。经过一番理性的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一个受孩子欢迎和喜爱的家长,首先就得从拒绝啰嗦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