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橙树全是宝,不仅成熟的橙子为人们带来美味,就连其未成熟的果实,也按采摘时间的不同,有枳壳和枳实之分,具体怎么个区分法呢?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就可。性味苦辛,凉。入肺、脾、大肠经。具有理气宽胸,行滞消积之功效,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其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枳实酸苦迅利,破结开瘀,泻痞消满,除停痰流饮,化宿谷坚症。涤荡郁陈,功力峻猛,一切腐败壅阻之物,非此不消。 同时可除寒热结,大风入皮肤,如麻豆苦痒可用。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名家眼中枳壳与枳实的区别:
王好古先立论: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枳壳主胸膈皮毛之病,枳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 《纲目》投反对票: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但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因此,枳实不仅仅治下,而枳壳不仅仅治高啊。 验方: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制法服法:水煎,分三服。 方以枳实泻水而消胀满,白术燥湿健脾补中,共治水停中部胃脘,胃气郁阻,胆经隔碍,不得下行,胀满结心下,坚硬不消。 《本草思辨录》又从风痒麻痹方面指出两者的区别: 壳、实古原不分,性用亦无少异。《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则惟去穰核之枳壳为宜。盖痒为风,寒热结为痹,于皮肤中除风馀痹,用枳实则易走里,难与枳壳抗争。此《证类本草》枳壳所以主风痒麻痹也。 验方:治风瘙痒——枳壳汤方 枳壳(去瓤麸炒三两),将这味药粗捣筛,每服6克,用水煎,去滓温服。 治皮肤瘙痒麻痹——枳壳散方 枳壳(去瓤麸炒二两) 苦参 蒺藜子(炒去角) 蔓荆实(各一两) 方中苦参可治皮肤病,蒺藜子亦对风疹瘙痒症有功效,蔓荆实可疏散风热,有祛风止痛之效,共治皮肤瘙痒麻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