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此时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韬光养晦,国内一片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 八年后,汉武帝觉得时机成熟,开始兴兵征讨四方。此后三十年间,卫青霍去病们用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将大汉天威远播天下。 卫青霍去病堪称帝国双璧 然而,国强和民富有时候是不可兼得的,战争是劳民伤财的,大汉虽然打出了威势,不过对于国内的百姓来说,却不啻为一场灾难。 汉武帝即位之初,汉朝“盈盈屯屯,人衍而家富”,家家有余粮,百姓因为有钱也愿意生孩子,人口稳步增长。 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征战,天下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人口大量减少,许多农民沦为流民,农民减少导致税收降低,朝廷为了稳定收入只能加重赋税,这样又导致农民不堪重负,变成新的流民,陷入恶性循环。 汉武帝毕竟是一代大帝,他很清楚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汉武帝生平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全天下都在称赞我的武功,可是背地里,是不是都在戳我的脊梁骨,甚至汉武帝相信,一定有不少人盼着他早点死。比如说太子刘据。 剧照:卫子夫和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皇后卫子夫所生。汉武帝原本希望刘据能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开边拓业,成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是汉武帝渐渐发现,刘据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史书记载,刘据“性仁恕温谨”,很多时候,对汉武帝兴兵出征,刘据都会站出来进谏,劝汉武帝慎用刀兵。 汉武帝听了很不开心: 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我累死累活,东征西讨,不就是为了给你留个安逸,让你将来舒舒服服的当皇帝吗?言下之意,觉得太子不知好歹。 而且,汉武帝用法较严,用人也是酷吏居多,而刘据则比较宽厚,因此实际上,朝堂上分为两派,宽厚者都依附太子,而严官酷吏则敬而远之。 刘据与汉武帝心有芥蒂,刘据为此忧心,担心哪天被废;汉武帝心里有结,自己一天天老迈,太子会不会等的不耐烦呢? 巫蛊之祸 矛盾的爆发始于一个意外。 江湖大盗朱安世被丞相公孙贺抓捕,朱安世在狱中向汉武帝告发,公孙贺在通往甘泉宫的路上,埋了小木人偶,诅咒皇上早日归西。 公孙贺的妻子卫君孺,正是刘据的母亲,皇后卫子夫的姐姐。 汉武帝震怒,命人调查,结果真的在通往甘泉宫的路上挖出了人偶。公孙贺百口莫辩,全族被诛,就连与公孙家有牵连的、卫子夫所生的两位公主,以及卫青之子卫伉也受连累被杀。 刘据惶恐不安,被杀的都是卫氏一族的人,埋个人偶太简单了,脏水真要是泼过来,该怎么办? 果然要来的挡不住,素来不受刘据待见的朝臣江充,觉得这是扳倒刘据的大好机会,趁着汉武帝身体抱恙,江充进言:皇上的病是有人行巫蛊之术诅咒,宫里还有人买埋人偶。 汉武帝信了,命江充调查。不出意外,江充从太子寝宫挖出了人偶。刘据绝望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请来自己的老师石德,石德问刘据,陛下记得公子扶苏的事吗? 事已至此,刘据别无选择,他假传圣旨,尽诛江充全族。长安一片大乱,刘据已经没有退路了。 汉武帝此时正在甘泉宫,以他对这个儿子的了解,他很清楚,刘据极有可能并无反意,只是因为心里害怕,又与江充不合,才会出此下策。于是又派人回长安了解具体情况。然而汉武帝派去的人,胆小怕事,害怕进长安城后会被刘据所杀,因而此人在甘泉宫外转了一圈后,直接回禀汉武帝: 太子反已成,欲杀臣,臣逃归。 晚年汉武帝 事态最后的转机就这样被扼杀,汉武帝大怒,令丞相刘屈氂领兵平叛,刘据据守长安五天后,城破兵败,绝望中自杀,他的母亲卫子夫也在此前自杀。 巫蛊案最终以太子刘据的自杀而落幕。 已经风烛残年的汉武帝,事态平息后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被逼反的,悲伤不已,他令人修了一座思子宫,以悼念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89年,已经行将就木的汉武帝,有感于自己三十多年来大兴兵事,穷兵黩武,以至于劳民伤财、民生凋敝,下了一道《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此后汉武帝息兵罢战,政策转向与民休息,发展生产。 两年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去世。十三年后,刘据幸存的孙子刘病已历经重重磨难,成为大汉天子,即汉宣帝。他继承了刘据的遗志,在皇帝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昭宣中兴”使大汉得以延续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