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县虎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史前虎,它是依据中国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盐井沟平坝槽发掘出的化石而科学地复原的,故名万县虎。 位于万县白水溪上游的盐井沟龙洞(石龙洞)[1],是方斗山地下河的出口,山上的平坝槽一带,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蚀切,地层多有裂隙,形成许多“漏斗”或“竖井”。大约50万年前,盐井沟-平坝槽一带,气候温和,丛林密布,沟谷纵横,东方剑齿象,史前虎等哺乳动物活跃。因洪水或打斗而亡的动物,堆积于洞穴-裂隙中,形成第四系(纪)堆积层,厚度在10米左右。其中盐井沟动物群遗骸形成化石,分布在海拔约800米的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石灰岩组成的洞穴或“竖井”内,乡民发掘出来视为中药,人称“龙骨”。早在1870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Owen R.)撰文将重庆府洞穴收集的“龙骨”组合描述为东方剑齿象等。据统计,1917--1921年间,盐井沟平坝(平坝槽)一带“龙骨”发掘量,每年不下万担。1921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Granger, W.)到长江流域考察,发现中药“龙骨”就是古哺乳动物化石,并追寻到了盐井沟(地区),先后三次发掘和收集动物化石。最终采集到相当完整的东方剑齿象、虎、犀牛、大熊猫、貉等古生物化石,将其全部运回美国,至今,仍陈列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2,3]。 1928年,澳大利亚学者师丹斯基(Otto Zdansky )把盐井沟虎化石科学地复原,被称为猫属史前虎(Felis acutidens)[4]。1947年,格兰阶(Walter W. Granger)等重审定名为豹属史前虎(Panthera tigris acutidens)[5],又称为万县虎(Wanhsien tiger)[6]。 参考文献 1 清同治《万县志》,1866年。 2 张健,《探密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第28卷(141期),2012年第5期。 3 陈少坤等,《万州区盐井沟动物群的研究历史及其意义》,《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第30卷(150期),2014年第2期。 4 Zdansky, O. (1928). "Die Säugetiere der Quartärfauna von Chou-K''ou-Tien" [The mammals of the Quaternary Fauna of Chou-K''ou-Tien]. Palaeontologia Sinica, Series C. 5 (4): 1−146, Plates 1−16. 5 Jump up to: a b Hooijer, D. A.; Granger, W. (1947). "Pleistocene remains of 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subspecies from Wanhsien, Szechwan, China, compared with fossil and Recent tigers from other localities"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1346: 1−18. 6 Valvert, R. (2014). "The Wanhsien Tiger". Retrieved 20 June 2015. ![]() 1 万县虎复原图 ![]() 2 方斗山 平坝槽 化石产地 ![]() 3 盐井沟与方斗山 ![]() 4 隐匿在方斗山溪谷绿荫中的石龙洞 ![]() 5 石龙洞(西游洞) ![]() 6 平坝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