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祭:读屈原列传 五月节,大伙儿都容易联想到爱国诗人屈原,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五月节早在屈原之前的吴越地区就存在,但是,自从屈原选择了五月五日跳江之后,五月五日就成了屈原的专属的日子,五月节便成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专属日子!五月节呢,是不适合祝别人快乐的,因为它背负了太多沉重的东西。对于屈原的史料呢?主要来自司马迁大叔的《史记·屈原列传》,后来的《古文观止》也把这篇文章选录,成为经典的八股文之一。屈原很牛逼的,司马迁大叔这么总结屈原的三大能耐:一是见多识广、记忆力强,二是掌握治理国家的道理,三是很会沟通交流外交能力很强。书上是这么描述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俺读屈原列传,俺觉得屈原是一位十足的愤青,他本来很受长官的重用,由于长官听信小人谗言疏远了屈原,屈原同志很是憋屈闹心,但是,屈帅哥又很自傲,不愿意在长官面前以理据争。好家伙,就因为长官听了别人的话你就心里不痛快了,不但不痛快,还到处抱怨发牢骚,甚至把这些抱怨写成了诗。
不过屈原发牢骚是绝对有好处的,他一发牢骚就写出了千古绝唱:《离骚》!《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那是不能再高了。今天有“文人骚客”,为什么叫骚客,就是从《离骚》来的。还有“风骚”,呵呵,就是《国风》和《离骚》,足见《离骚》在文学上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骚。离骚这两个字什么意思呢?离是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经历遭遇了不痛快的事情而发发牢骚这么一层意思。屈原写离骚是发牢骚这可不是俺杜撰的,那明摆着是司马迁大叔说的:“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发的牢骚堪称最高境界,司马迁大叔点评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司马迁大叔讲《国风》虽然多写男女关系,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有讥讽指责之意,但绝对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离骚》呢,可以说是二者兼而有之了。司马迁大叔对屈原的评价非常之高:“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足见司马迁大叔对这位愤青高看一眼。
《史记·屈原列传》原文有这句话:“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什么意思呢?大概意思是: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和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天不喊地不叫父母的。这段司马迁大叔说的很有道理。您看一个人混得不好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叫“我的天啊!”“我的妈呀!”哈哈,别说您没有过?
后来,楚怀王由于缺少了屈帅哥的辅佐,又被张仪糊弄,气急败坏就与秦国开战,结果是汉中被秦国占领了。但是,当时秦国还不具备统一的能耐,所以秦国想讲和,要把汉中还给楚国,与楚国讲和。可是那个楚怀王脑子进水了,跟秦国耍性子,说“我楚国不要这块土地,我就要一个人,谁呢?张仪,我得把张仪弄死,我心里才痛快。”这不,司马迁大叔这么写:“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朋友们看啊,楚怀王这不是有病嘛,您国家利益不要,跟一个个人较什么劲。后面还没有弄死张仪,反被张仪耍弄了一回。您说这不是有病吗?不要汉中而要张仪,最后又把张仪给放回去,这不是个大笑柄嘛。为什么楚怀王会患这种低级错误呢?就是因为身边没有人辅佐他,没有一个正直有本事的人辅佐他,因为当时屈原已经不在楚怀王的身边啊。有这种猪一般的带头人,楚国不被灭掉才怪。悲催!
后来呢,秦国又忽悠楚怀王,要和楚怀王联姻,叫楚怀王入秦,屈原不同意。可是,楚怀王有一个叫子兰的小儿子跳出来说话,他说:“老爸,咱惹谁也不能惹秦国啊,您不去,那秦国不是不痛快了吗,不能驳秦国的面子啊,您可不能不去啊。”这就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也叫“坑爹”!“坑爹”就是打那个时候来的。结果呢就是没有结果,楚怀王死在秦国了。还好啦,尸体还能运回楚国安葬啊。
屈原其实很留恋官场啊,虽被流放,他还想着楚国想着怀王,幻想有朝一日怀王醒悟,招他回去。这只是意淫。至始至终没有发生。为什么楚怀王一直都没有招回屈原呢?因为“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楚怀王忠奸不分,怎么会要回屈原。最后怀王也被扣留死在了秦国,成为天下的笑柄,这就是不了解人不会用人所带来的祸害。
屈原后来被流放到汨罗江,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来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那时的屈原他是面容憔悴,身体干瘦啊。接下来有一段屈原和渔夫的精彩对话,对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夫看见屈原,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屈原回答了一句掷地有声的旷世名言,他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也就是说:“全天下的人都糊涂了,只有我清醒;全天下人都喝多了,只有我没喝。因此被放逐。”渔夫也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与时俱进,跟随世道的变化而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喝醉,为什么不吃点大鱼大肉,喝点百威二锅头?您为什么非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又说出了另一句旷世名言,他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意思是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谁能让自己干干净净的身子,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大鱼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屈原作了《怀沙赋》。然后抱了一块大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临死之前跟打渔的师父两个人的对话,这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者说世界观是相同的,都表示清是清浊是浊,但是方法论不一样。屈原是不与现实妥协,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一定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清者。打渔师父的想法是,虽然世界是浑浊的,要与时俱进,要与现实有所妥协。屈原您不对世界妥协,没错,俺承认您情操很高尚,但您因为不跟世界妥协,不被世界容纳,您的一身本事就使不上,没有用武之地。打渔师父说的是您随波逐流,就能被世界所接纳,您可以在世界接纳您之后发挥您的能力发挥您的本事,为世界做贡献,虽然未必能够达到您的理想状态,但是,总比没有奉献要强吧。
屈原不仅是一个十足的愤青,俺觉得他还是一个大傻帽,满腔的爱国情怀,空怀盖世的才情,却不想到其他地方寻求发展,始终郁郁不得志,不是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但这就是屈原,一个乱世背景下的悲剧英雄。俺不理解他为什么愿意一生吊死在一棵树上?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赤胆忠心,一心为楚国,却遭到奸佞之人的诽谤与楚怀王的质疑。尽管如此,他仍旧是如白玉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总结屈原的悲剧,我觉得是他的不妥协,不主动争取,任人摆布。我觉得屈原虽然是一个饱学有才之人,但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早年太得志,属于官二代,没经过挫折,一旦失意,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世界的确是极其扭曲的,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怀才不遇之人;有太多的受人诬陷抵毁从此失意的有识之士;世之不公,比比皆是。因此屈原呼天抢地怨天尤人的诗词引发古今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共鸣,也成就了他千古英名。“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华夏中国,效忠于哪个国家不都是一样吗?非得是楚国吗?愚蠢!司马迁大叔最后不是也奇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很显然,屈原先生与当时流行的就业理念“朝秦幕楚”是相违背的,所以他是清者。2000多年过去了,“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始终是中华民族震撼历史的最强音! 高源明老师作品《屈子行吟图》 附《史记·屈原列传》原文:
五月节,我们都在干什么?
五月节除了屈原之外,俺还是会了解一些常识的,比如:吃粽子,挂艾叶,赛龙舟。
粽子 古人生活条件总体比较艰苦,主要是解决温饱这个基本问题。通常在过节的时候就会改善饮食、补充点营养。中医很讲究健康的饮食方式,因为饮食营养和脾胃的机能对于健康长寿具有重要的意义。吃粽子是五月节最具代表性的吃的习俗了。粽子,以竹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三角状,古代用黍米。今天多用糯米。黍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益脾和胃、安神助眠、止泻、乌发。主治咳逆、烦渴、霍乱、止泄、除热、胃痛、不思饮食、肺虚咳嗽、烫伤等。粽子外包装可以有竹叶、苇叶或荷叶。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解毒的能耐,苇叶能够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荷叶可以清热利湿和胃宁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粽子虽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吃的时候一定要讲究饮食科学,您看,粽子里头充满了鸟蛋、香菇、板栗、一大块三层肉、香肠、干贝、鲍鱼….. 什么都可以加的,其所含的热量和脂肪很高,而且,糯米粘性很大不容易消化,容易滞脾碍胃,因此,吃的时候要细口慢咽,适量食用。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老老人和小小孩以及平时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应该谨慎地吃。还有,吃粽子的时间也要稍加注意,有些人早上吃粽子容易胃痛,晚上吃容易消化不良。当然,这一些都是相对的,只要您不过量不吃太快,吃粽子是很爽很可口的一件美差。
艾叶菖蒲 五月节的期间,百姓通常会把艾叶和(或)者菖蒲用红线绑成一小捆,挂在门口,可以辟邪。其实主要得益于这两物的药用价值。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能耐。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菖蒲性味苦辛温。具有化痰开窍健脾利湿能耐。可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等。艾叶和菖蒲都是具有防病疗疾的良药,五月节前后,生长旺盛,是药性最佳的时候。难怪古人对它们推崇备至。
赛龙舟 中医讲究健康生活,除了包括健康饮食之外,还有体育运动。赛龙舟就是五月节最具特色的竞技运动的习俗,今天仍然非常流行。五月节龙舟竞赛最初的功能是通过热闹祈求农业丰收、驱逐瘟疫,以求国泰民安。赛龙舟本是一项众人参与的集体体育运动,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在于强健体魄,同时娱乐民众。聪明的祖宗在节日里不忘强身健体,体现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热爱生活的精神。在现在,五月节赛龙舟融参与、表演、观赏为一体,更具有节日情趣和观赏性。每次看见九龙江赛龙舟都很是热闹:河堤上喊声震天彩旗飘扬,选手们争先恐后万众奔腾,这是多么激昂的生命意识啊。
我爱你,五月节! 我敬您,屈原! 端午节了,您若喜欢屈原,自可默默喜欢,不必嘲笑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众读不懂《离骚》。
俺专搞中医,热衷于经方的学习与运用,自是默默自个儿接受张仲景的熏陶,并且默默地影响周围的愿意受我感染的年青大夫,不会去嘲笑有些中医不读《伤寒论》。
中国读书人常常过于自命清高,如屈平。偶非屈平,却喜饮酒,自然很是欣赏尼采描述过的酒神精神,在民众狂欢中醉步踉跄、融入人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