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的作用

 红谷斋主人 2019-01-31

        《韩诗外传》

第一卷·十六

(峻岫)

(原文)

古者天子左五钟将出,则撞黄钟,而右五钟皆应之,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立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然后太师奏升车之乐,告出也。入则撞蕤宾,以治容貌,容貌得则颜色齐,颜色齐则肌肤安,蕤宾有声,鹄震马鸣,及倮介之虫,无不延颈以听,在内者皆玉色,在外者皆金声,然后少师奏升堂之乐,即席告入也。此言音乐有和,物类相感,同声相应之义也。诗云:“钟鼓乐之。”此之谓也。

 

古人非常重视音乐,大型的、隆重的仪式都有音乐相互配合。他说:古者天子左五钟是青铜铸造的打击乐器,“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管子·五行》]所谓“五钟”,指青钟、赤钟、黄钟、景钟、黑钟。将出,则撞黄钟,而右五钟皆应之天子出门,乐队敲响“黄钟”。因为“黄钟”是古代乐律十二律中,第一律,以比喻君王。“天子将出,撞黄,右五皆应。入则撞蕤宾之,左五皆应,大师于是奏乐。[《尚书传》]“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唐·张说《大唐祀封禅颂》]“黄钟”奏响,四处响彻了隆重的、辉煌的、激昂的、振奋人心的乐声。此时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立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然后太师奏升车之乐,告出也。马的叫声,与黄钟之声律相呼应,驾驭车子的驭手着装富有文采。“数”指天数、命数,驾驭车子的驭手,已经对此次出门,有必胜的信心,正在热切地期待中。“磬折”表示谦恭。驭手“屈身如磬之曲折”以表敬意。臣子们拱手施礼,犹如怀中抱着园鼓那样虚心虔诚。人们行走迈步符合规范,掉头旋转,符合规矩。此时太师宣告奏乐,天子方才出门登车。入则撞蕤宾,以治容貌,容貌得则颜色齐,颜色齐则肌肤安,蕤宾有声天子回来,则撞击蕤宾”。“蕤宾”是古代十二乐律中,第七律。“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司乐》]“蕤宾”与五月相对应,这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所以天子回来的时候要演奏“蕤宾”整饬容貌,整齐队形,整齐步伐,表示毫发无伤,一切平安。鹄震马鸣,及倮介之虫,无不延颈以听,“鸿鹄”,鸿鹄排着整齐的队形从天空飞过,发出震天的鸣叫。“马鸣”,是马的鸣叫。天子回来,“蕤宾”之声奏起来,鸿鹄鸣叫,马队嘶鸣,声势浩大,气势如虹,连一些裸虫,都在那里仔细地倾听。在内者皆玉色,在外者皆金声,然后少师奏升堂之乐,即席告入也。玉色是帝王的容颜,坚毅英武的形象。“金声”指美好的声誉。“玉质幼彰,金声夙振。”[·刘琨《劝进表》]天子回朝,对内依然是英武的容貌,对外有则有圣君的美誉。于是少师宣布升堂奏乐,宣告天子入席。此言音乐有和,物类相感,同声相应之义也。这样隆重、热烈、恰当的演奏音乐,为什么?就是为了求得“和声”,与天地相配合,与礼仪相配合,与气氛相配合,与盛世相配合,达到“物类相感,同声相应的目的。什么叫“物类相感”?同一物类,同一利益,同一命运,大家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相互砥砺,相互鼓舞,争先奋进。什么叫“同声相应”,同声同气,同呼吸共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照应,相互激励。“《云:“钟鼓乐之。”此之谓也。“钟鼓乐之”,或者说音乐歌舞的作用,不是让你萎靡,不是让你颓废,不是让你消沉,不是让你无病沉吟,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迷失。“钟鼓乐之”,必须起到坚定立场,统一意志,振奋人心,砥砺斗志,昂扬精神,整齐步伐,认准方向,坚定不移向前进。(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