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学宫事件:热衷吃瓜的你们,不懂孙楠,更不懂教育

 lwdalian 2019-01-31



南师怀智慧

早上六点,品读国学智慧

关注


来源 丨 青松国学(qsgx001)


谁也没有想到,因“歌手退赛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焦点的孙楠,时隔四年再次上了一把热搜。不过,和上次不同,这次孙楠上热搜,却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

 

原来在近日,一则“孙楠一家为孩子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每月房租700元”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媒体中的一些好事者也对此进行了深挖。

 

孙楠女儿就读的华夏学宫学校正门


据记者调查,孙楠女儿所读的华夏学宫是徐州的一所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学校包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儒释道经典和中国传统技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每年学费一度超多十万,华夏学宫除了颁发自己的毕业证,并没有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


孙楠与其女儿

 

而纵观“孙楠夫妇涉嫌违法!政府已介入展开调整!”之类博人眼球的媒体文章,多是不上体制,没有学历,就是坑娃”的言论,大有声讨传统文化教育之势。

 

本来前段时间的“女德班事件”,就已让传统文化教育蒙羞,如今再加上不负责任之媒体的折腾,无疑加剧了传统文化教育形象的下滑。

 


难道“学历”比“成人”更重要?

难道“义务教育”比“传统文化教育”更有优势?

难道“义务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孰优孰劣,媒体比学生和家长更有发言权?

 

为此,我们针对此次“华夏学宫事件”,邀请了国内知名儒学和德育教育专家,中山大学哲学学士,曲阜春耕园国学培训学校校长邵雅忠女士进行了一次访谈。

 

希望通过这次正本清源的访谈,能够扫清大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误解和顾虑,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



01

 义务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区别


关于“华夏学宫事件”,邵雅忠校长认为,不能因为个别课程、个别学校就一棍子打死传统文化教育。

 

毕竟,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此前并无先例可循,要允许它们有一个摸索、成长的过程。

 

而且媒体报道很少谈及教育问题,多是强调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对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所以,在邵雅忠老师看来,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甚至教育的误解,实在是太大了。在全民眼里,文凭几乎就等于教育。

 

其实,此次“华夏学宫事件”也是一个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义务教育的契机。

 

要知道,全世界都有义务教育。而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国家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

 

邵雅忠校长认为现在的局面是:人们不能受更高层面的教育,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导致这种局面,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理解和执行,出现了偏差。

 

实际上,义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标准,而是教育的最低保障。

 


《学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很普遍。

 

并且人才教育多是由地方投入,国家以一定的标准选拔,因此国家的教育成本很低,但是效果是最好的。

 

而说到传统文化教育,邵雅忠校长认为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传统文化教育,简单来说,是教做人。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学做人就要辨别义理,也就是明是非善恶,且能守本分。人一辈子都是各式各样的选择,就需要有辨别能力去判断。学做人并不是笼统地做一个好人。

 

现在人诟病守本分,认为这是没有创新的表现,但在传统文化里并不是这个概念。

 

为人子守为人子的孝,为人父守为人父的慈,尽职尽责等等就是守本分。而在这个本分之上各正其位,家庭、社会才有和谐,才有秩序,个人也才有最大程度的晋升通道,创新之路。

 

所以,传统文化教我们做人,都是从根本处抓的。不过,现在人都是直取目标,直取结果,忽视了起点在哪里。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邵雅忠校长认为,所要实施的真正的教育,便是这样的“抓根本”的教育。

 

——以上整理自邵雅忠校长的访谈

 

02

春耕园的教育实践

 

反观现在的教育现状,我们离“真正的教育”到底有多远呢?其实也并不遥远,春耕园便是一所努力向“真正的教育”靠近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

 


邵雅忠老师介绍,春耕园在教人育人的过程中,是完全不撇开现代知识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并重。这一点,有力地驳斥了“传统文化教育是复古,是纯读经”的观点。

 

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春耕园并不以知识的掌握、成绩的好坏为出发点,而是将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导归到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学习是要服务这个社会的,儒家文化强调经世致用,是要解决问题的,不可能与社会脱节。

 

春耕园的学生


据邵雅忠老师讲,春耕园的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体平台,都是学生在运营。可见,春耕园的学生十分接地气,对新生事物毫不排斥。

 

而且,学做人是春耕园教育最重要的理念。不过,做人是方方面面的,义理辨别、个人的修身的同时,也强调格物,强调能力的培养,要有能力去服务社会。这些都是要学、要抓、要教的,都是并重的。

 

但是,就能力的学法、教法、抓法而言,春耕园跟体制内教育的一个比较大的差异,就是不直奔目标,不直奔考试成绩,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对春耕园学校邵雅忠校长采访中


因为在邵雅忠校长看来,只要培养好学生的能力基础,专注力、思考力有所提升,考试成绩是不可能会差到哪里去的。

 

一些从春耕园进入体制学习的学生,适应能力和高考成绩总体都让人满意。

 

有凭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进入体制后进步神速的学生;有进入高三只学习一年,便考入一本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有进入体制学习后,被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

 

并且春耕园在小学教育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更加侧重孩子的能力培养,抓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效果也十分良好,学生能轻松掌握后续的知识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春耕园可以说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而春耕园如此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不仅打了不负责任的媒体的脸,也为传统文化教育行业树立了典范。

 

——以上整理自邵雅忠校长的访谈

 

03

传统文化教育何去何从?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行业中的一些机构,在被媒体挖出黑料之后,往往出现凋敝之势,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为此,邵雅忠校长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这种行业现象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

 

她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必须能够反省社会的一些看法,包括一些误解和批评。如果自以为是,很难教导别人。

 

以创立十余年的春耕园为例,一直处于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从来不认为自己做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做得十全十美。


所以,学习力和反省力对教育者而言,也十分重要,不要偏执固陋,自以为是。

 

而且,现在一些教育机构为了维护自己的教育理念,往往找尽各种理由,从而忽视一些问题。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做法。

 

此外,邵雅忠校长还认为教育机构应特别重视团队的建设,要有吸纳优秀人才的胸怀。


春耕园的老师

 

古人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只有师资团队的成员越来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事业才能越来越红火,而这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总之,邵雅忠校长认为,只有始终做好教育工作者的本分,传统文化教育才有机会发扬光大。而不是一直说空话,吹嘘传统文化有多么好。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毕竟,只有带出人才,社会才会信任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社会的信任,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才会变得更有力度。

 

——以上整理自邵雅忠校长的访谈

 

青松君说:

大千世界,热点无穷尽;不良媒体,烂文写不断。“孙楠和华夏学宫事件”也被不负责任的媒体,炒得偏离了真相。


所以,面对各种奇奇怪怪,违背常识的舆论导向,我们切勿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应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舆论的漩涡中时刻保持理性。


本文由青松国学原创,图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