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1057年,一个来自四川的才子心情不错。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当中,他一举……摘银,荣获……亚军。 他叫苏轼。 几家欢乐几家愁。 本次考试的主考官,却惹上了一点麻烦。 上千落榜考生气势汹汹地拦住他的车驾,当面给差评,打一星。来自五湖四海的脏话、丑话、黑话劈头盖脸,沸反盈天,群情激愤的程度堪比九百多年后,某吴姓男艺人把陪了他七年的小三送进监狱时。 这还不算。 主考官家里甚至收到了一份匿名快递,拆开来,是一篇情(画)真(圈)意(诅)切(咒)的雄文:《沉痛悼念欧阳修先生》。 是的,录取苏轼的主考官,正是《醉翁亭记》的作者,一代文豪欧阳修。 到底他做了什么?竟变成众矢之的,被骂出翔? 答案是:他在考试当中,临时改变了录取规则。 宋代高考取法唐代,写作文是最重要的得分项。 标准的高考作文,被称为“太学体”。 “太学体”有两大特征: 第一,体裁上使用骈文,讲究格律对仗,遣词造句那叫一个华丽缠绕。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老来得子,可以这么写:孕月老蚌,实生明珠;迟暮秋蝉,是生桂子。 漂亮吧?精致吧? 可是表达的效率是真特么低。形式主义,急死个人! 第二,写作手法追求高逼格,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人看懂了。 不信你看这一句:宵寐匪祯,札闼洪休。 是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知道它在说啥吗? 把每个字翻译成对应的常见字之后就是:(宵)夜(寐)梦(匪)不(祯)祥,(札)题(闼)门(洪)大(休)吉。 再看这一句:震霆无暇掩聪。 同样翻译出来就是:(震)迅(霆)雷(无)不(暇)及(掩)掩(聪)耳…… 心累吗? 欧阳修非常反感这种低效、装x的文风,于是他大手一挥:“太学体”滚粗!都给我好好说话! 录取规则一变,选拔上来的人才自然是大异其趣。 这次高考作文改革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几年之间,风气为之一转。 那一届录取的考生,也被称为中国高考史上最豪华的一届,光是入选了男子天团“唐宋八大家”的就有三位: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理学大师程颢和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代名臣曾布、章惇、吕惠卿。 听起来皆大欢喜,对吧? 但,只要是改革,就会有牺牲品。 莘莘学子十载寒窗,吃透了“太学体”,满以为就要一举成名,勇攀人生高峰。结果到考试时被通知:高考作文改革了…… 你说他们想不想打人?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高考,四年才有一次。 难怪他们恨不得画个圈圈咒死欧阳修了。 二 高考改革事件,并不是欧阳修一生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他仿佛自带招黑体质,被黑成翔只是个起步价。 《醉翁亭记》,是中国学生人人会背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问世之后,火到什么程度呢? 用洛阳纸贵来形容,都太保守了。 《醉翁亭记》的拓本,被不法商贩随身携带,每经过一处关卡,本来需要花钱交税,商贩把税官叫到僻静处送他一本,对方欣喜若狂地就给放行了! 一篇文学作品,居然可以用来偷税漏税。 某范姓女艺人也想不出这么神仙的招数吧。 在讲《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时,语文老师一定会告诉你:欧阳修因为性情耿直,三天两头针砭时弊,还加盟过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罪了很多权贵,于是遭馋被贬,在滁州写下这篇千古名作。 可是问题来了:政治斗争的套路虽然历来都是借题发挥,但,处分干部,总要有个具体罪名吧? 比如,苏轼贬黄州是有诗文讥讽时政,韩愈贬潮州是谏迎佛骨、话说得太难听,柳宗元刘禹锡是因为永贞革新失败、大哥倒台。 欧阳修贬滁州的罪名是什么? 答案可能让你意想不到:乱伦。 欧阳修被指控,和自己的外甥女张氏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 三 张氏是欧阳修妹妹前夫的女儿(所以严格来讲没有血缘关系),幼年时寄养在欧阳修家里。 因为貌美,所以多情。 出嫁后,张氏与仆人通奸,被丈夫扭送到官府。 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小案子,可当开封府尹偶然发现,出轨的渣女竟是欧阳修的外甥女,还在欧阳修家住过几年,他的眼睛里就射出了蓝幽幽的光。 以两位当朝宰相为首,不爽欧阳修的人像闻到血腥的鲨鱼,迅速集结在这个案子周围。 他们一顿操作猛如虎,以减轻处罚为诱饵,胁迫张氏把一盆污水,泼向了欧阳修。 你不是一身正气吗,你不是嫉恶如仇吗。来,脱掉裤子,让大家看看你屁股有多脏! 名人的桃色新闻本来就吸睛,何况还是和自己外甥女! 一时间,舆论鼎沸,朝野哗然。 热搜榜几度瘫痪。 可是,从头到尾就只有张氏一面之词,还属于陈年往事。 如何取信于人? 万万没想到,多年前欧阳修随手写下的一首小词,成了最给力的证据。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望江南》) 不得不承认,这首词的确是有点猥琐。 让人眼前出现这样一幕场景:一个油腻老男人,色眯眯地摸着小姑娘的手:美女,我注意你很久了! 他们之间要没发生点什么,还真说不过去。 所幸,这种事在古代取证太难,到头来也定不了罪,欧阳修的政治生涯没遭到毁灭性打击。 带着一身脏水,草草贬出京城了事。 以上,才是《醉翁亭记》完整的创作背景。 四 一个人修身洁行,却被指控乱伦。 这说明,他的敌人真的很无耻。 可如果一个人修身洁行,却两次被指乱伦,这又说明了什么? 年已花甲并且官居副宰相的欧阳修,怎么也想不到,一盆更大的污水,正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酝酿、聚集。 事情仍然由一个亲戚引起(你看,从古到今,亲戚都是很多人一生之敌)。 欧阳修夫人的堂弟薛良孺,在担任水部郎中时向朝廷举荐了一位京官。 没成想,这家伙贪赃枉法东窗事发,害得薛良孺也要负连带责任,乌纱帽岌岌可危。 一开始,薛良孺有恃无恐:老子堂姐夫是副宰相,这点小事能把我怎么着! 欧阳修却拎得很清:越是领导干部,就越要起模范表率作用,亲戚,这件事,咱就照程序办吧。 获罪丢官后的薛良孺,气不打一处来: 装什么国民表率道德楷模,我还不知道你! 到处跟人说:欧阳修呀,就是个大淫虫!连自己儿媳妇都不放过! 如果说张氏只是欧阳修法理意义上的外甥女,儿媳吴氏可就是他亲生的儿媳了!(咦,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国家领导+顶级名人+乱伦×2。 你换算换算,这新闻要放在今天,会是多大的阵仗。 舆论既然已经大范围发酵,纪检部门也就趁势跟进。 欧阳修遭遇了从政以来最恐怖的危机。 无论最后调查结果如何,都已经身败名裂,斯文扫地。 五 为什么欧阳修的生活作风问题,总是被人拿来说事?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是时候认识一下,欧阳修填词有多野了。 《宋词三百首》选了欧阳修十一首词,仅比苏轼少一首。 是文坛领袖,也是词界大腕。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一位暮春时节的女子,丈夫抛下她浪游花街柳巷,就连乱红飞花也无视她心中怅恨。 徒留她一个人,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心里苦。 李清照素来以狂傲闻名,曾批评欧阳修、苏轼的词不过就是长短不齐的诗。 可就是她,也不得不在这首词面前献出膝盖: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于是模仿、致敬欧阳修,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开头,一连写了好几首词。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伤春,也是伤别。 是惜花,也是惜人。 明明是已经被写烂了的主题,欧阳修一出手,却照旧深情如水,摇荡人心。 再看这一首: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平白如话,却韵味无穷。虽然不知为何《宋词三百首》没有选,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两句,清丽可人,浪漫入骨,说尽世间爱情的单纯美好。 此外,还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样的千古名句。 等等,你不是说要展示展示欧阳修填词有多野吗?! 别急,深情背后,就是狂野。 到处留情,终成调情。 在欧阳修词集里,有一类词常常让后世的研究者脸红耳热,心如鹿撞。 有人甚至气急败坏地撕书掀桌子:不可能!这怎么会是欧阳文忠公的手笔!是有坏人为毁他形象伪造的吧!咱把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都删掉行吗! 其实,宋代文人享受生活、纵情声色是普遍风气,没必要给伟人护短。 再伟岸的人格,也有其流俗的一面。 而词在当时,主要用于歌筵酒席间佐欢助兴,本就爱写“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姿”。 从男女深情缠绵写到色情、猥亵,把格调和节操揉碎了撒落一地,也就不难理解。 那么,欧阳修写这类词到底有多野? 来看看下面这首《南乡子》: 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 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 刬(chǎn)袜重来,半亸(duǒ下垂)乌云金凤钗。 行笑行行连抱得,相挨。一向娇痴不下怀。 好美的人儿,烈焰红唇淡抹腮。 邂逅相逢,怕人说闲话,只留给我一只弯弯小绣鞋。 正失望,她只穿着袜子又跑了回来,秀发如云,头戴金钗。 我们欢笑着紧抱在一起,她粘在我怀里再也离不开。 怎么样,和你平时读到的宋词是不是很不一样? 你以为写男女之情,都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么坚贞纯情? 你以为描写情人约会,都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么含蓄唯美? 也可以肉麻羞羞,儿童不宜的。 不信,再来看看下面这首《忆秦娥》: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nèn这么)黛眉蹙。 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展香裀(yīn夹衣),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 苦残宵、更漏促。 画面感强吗?动作戏多吗? 天亮得太早,一晚上爱不够。 这意思,白居易也写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比较起来,欧阳修的写法真是好野好野…… 包括前面引用过的那首《望江南》,中心思想我就读出了一句话:这个作者可没安什么好心! 身为副宰相却老写这种小黄诗,是种什么体验? 好比你脱下某普姓战斗民族总统的衬衫和西服,发现里面居然还穿着一件肚兜,肚兜上面的图案居然还是……花花公子。 难怪总有人盯着欧阳修不放,动不动就拿男女关系问题盘他了—— 俗话说文如其人,你写词写成这样,做人还不得浪到海里去! 更爽的是,这事不比贪污腐败、买官卖官,我虽然逮不住你,可我能恶心死你呀。 我虽然拿不出你乱伦的铁证,但,你也拿不出你没乱伦的铁证吧? 你咬我啊。 六 在薛良孺诬蔑欧阳修与儿媳乱伦的案件中,没有赢家。 经过一番调查,当朝皇帝宋神宗认定此事属于子虚乌有,把推波助澜的官员贬出京城。 但,欧阳修及其家人受到的羞辱和网络暴力,却已经不可逆转。 心灰意冷的欧阳修,决意远离是非纷扰。 他主动辞去人人趋之若鹜的副宰相之职,去寂寞的外省做官。 宋代法定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 可欧阳修烦死了这个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的官场,六十五岁那年,就办了提前退休。 当时人都不理解。 毕竟,像他这样做到二品大员的,最害怕就是人走茶凉。 提前放弃高官厚禄,“近古百年所未尝有”。 只有欧阳修门下第一弟子苏轼对老师表示了祝贺。 只有他知道,这个看起来相当矍铄的老人,已经在污水里泡了太久,是时候从明枪暗箭中甩头走开了。 是时候回到最初的起点,只为自己而活了。 七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欧阳修这么招黑,而且幺蛾子还总出在男女关系上。 你是不知道,欧阳修的性格有多直,多擅长得罪人。 随便举两个例子你感受一下。 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大词人晏殊,是欧阳修的恩师。 欧阳修事业刚刚起步时,晏殊已经是中央军委主席了。 晏殊请欧阳修到他的豪宅赏雪。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然少不了写首诗助助兴,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只见欧阳修大笔一挥,一首七言长诗呱呱坠地,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主席,你赏雪的时候,千千万万的将士可是在边疆挨冻哪! 咔嚓,咔嚓,咔嚓嚓…… 朋友,换了你是晏殊,你想不想掐断欧阳修的脖子送到“绝味”卤制起来,为人间留一段美妙的风味?? 再比如,范仲淹是欧阳修最坚定的政治盟友,范仲淹去世,其子范纯仁邀请欧阳修撰写悼念文章。 本来,这玩意你就当营销文案来写,甲方说什么就是什么,各种夸到天上去就得了。 欧阳修不。 他和范纯仁因为一个细节撕破了脸。 想当年,范仲淹斗吕夷简,是朝堂上一出有你没我的大戏。 可随着西夏战事吃紧,两人后来实际上达成了和解。 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政治家不能没这点胸怀。 欧阳修如实记录这些,对吕夷简仍心存怨恨的范纯仁却不干了。 他一口咬定范仲淹至死没原谅吕夷简,要求欧阳修把这部分推倒重写。 遭到拒绝后,范纯仁大怒,居然……自己动手修改,也不给欧阳修看一眼就……定稿发表了! 老实讲,这么自食其力的甲方,我都想来一打了。 欧阳修却掀了桌子摔了电脑:本人严正声明,我没写过这篇文章!不代表本人观点! 无独有偶。在给另一位挚友尹洙撰写墓志铭时,同样因为一句评价,欧阳修和尹洙的后人也闹得很僵…… 是欧阳修情商不在线吗?是欧阳修没学过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吗? 一个人能爬到副宰相的高位,不可能是个没有眼力见的二货。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这所有的矛盾和不愉快,都源自欧阳修心中那一份原则和坚持。 不容亵渎,不打折扣。 对好友尚且如此,对敌人,对人世间丑恶、不合理的一切,就更可想而知了。 那些被欧阳修弹劾过、得罪过的人,做梦都想倒打一耙,从欧阳修身上也找出贪赃枉法的证据来。 只可惜,他们的努力全都白费,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最后,有人一拍脑门:大家快看这家伙写的词! 那些闪着绿光的小眼睛里,终于露出了陡峭的笑意。 八 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苏轼欧阳修。 伟大的灵魂大概有其独特的气味,才能够这样互相吸引,彼此成就。 如果没有欧阳修,很多人的人生都要大幅改写。 首当其冲就是他门下第一弟子苏轼。 在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里,欧阳修欠苏轼一个状元,却还了他一个成语:出人头地。 欧阳修还大胆预言:三十年后就是这小伙子的天下,没人会记得我! 为了炒作苏轼,欧阳修真是谦虚得有点太假了。 公元1056年,欧阳修在京城设宴,送一位好友去扬州做官。 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扬州工作,还亲手在平山堂前种下一棵柳树。 如今日月流逝,醉翁已老,只有堂前垂柳依旧神采飞扬,春风吹又生。 文人相送,通常以诗赠别,诗比词更正式。欧阳修却为好友写下这首著名的《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二十三年后,苏轼路过扬州,在平山堂见到了这首词的手迹,每一笔都带着恩师的体温。 此时,苏轼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头小子,四十三岁的脸上开始染上沧桑的印迹。 朝中,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变法的反对者,苏轼在人生的中途倍感惶惑。 而且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在几个月后,他将迎来震动朝野的“乌台诗案”。 这场来势汹汹的“文字狱”,将把他从地方大员变为阶下囚徒,从躺着吸粉的偶像变为人人厌弃的罪臣。 如果恩师健在,一定能帮他拨云睹日,击退小人的围攻。 只可惜,“如果”,是世间最廉价的安慰。 在命运的岔路口,在恩师的手迹前,苏轼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他用一首同样不朽的《西江月》,向着已经消失在岁月风尘深处的欧阳修,行了一个亮晶晶的注目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