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品味

 江山携手 2019-01-31

读书的品味

    世界上最有品味的事情莫过于读书。树影旁、幽窗下,香茗一盏,无人打搅,纵无红袖添香,凭几独处,神游书中,却也是别有风味。怡情养气,去戾气、添神韵、长才干,非读书不能得。英国人弗朗西丝·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读书人之爱书如沙漠中的行人对水的渴望,为此身此心之所必须。北宋文学名家黄庭坚谈读书时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清代张朝则在《幽梦影》中将“有工夫读书”列为人生五福的第一福。“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能读书外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苍山如海”不经历万水千山如何能得此佳句?能会难得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风动、幡动,仁者心动”,不是醉心经典,焉能出此奇峰?读书之于读书人实在是挡不住的诱惑,善读书者,从来不泥于书,大千世界无处不是可圈点赏析的妙处。
  世上之人,读书的滋味原也各不相同。唐三藏谈佛经妙处“如人饮水,冷暖自如”,精妙处实难与人描画。苏秦以锥刺股“简练揣摩”发奋读书,董仲舒专心读书竟致“三年不窥园”,朱熹读书读至会心处恰似“胜日寻芳”,豁然开朗处仿佛艨艟巨舰如“一毛”乘潮而起,顺江自在而行......
  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一个追求智慧的人,必然是和诗书相伴而行的——毕竟,鸟随凤凰飞腾远,人伴诗书品自高啊!书是前人思想的凝集。读到一本好书,你会爱不释手,仿佛它是你前世注定的好朋友,于是你喜欢她、思念她、爱她,离开她你会不顾一切的找她。而坏书就像下作卑劣的教唆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也就说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故而选择书也必须慎重。书是无声的朋友,与书本交朋友必须要有耐心和诚意,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你动多少情,它就会给你多少义;你不理不睬它,它就默默无语。
  雨夜读书,别有情趣。静夜中,小窗外,雨声细密;明灯下,好书在手,人与影成双,与巴山夜雨别成意境。陶醉中,天地古今,仿佛是从书中走来,从远古走来,淡淡而悠远,穿越岁月的烟尘,在这宁静的夜晚。清清的风,沙沙的雨,温馨的室,明亮的灯,微微冒着热气的茶,雨中倒影着深深浅浅的夜色,伴着淡淡的书香在黑夜中漫延开来,醉倒了读书人的身与心。
  读书,是对人向上一路的修炼。它能够让男人卓尔不群,能够让女人气质不凡。芸芸众生,与其整天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在包装外表,还不如利用时间多读书,因为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有内涵,让纤弱变得坚韧富有毅力,让粗野变得高尚和潇洒。俊美的外表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但气质和素养却需后天修炼而成的。试想,一个人只是徒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什么思想内涵,年少也许风光一时,但当美丽的布娃娃和绣花枕头被撕开漂亮的外表的时候,那里面的和无知白痴有多大区别?
  所以,对人而言,美,并不是那么肤浅,更重要的是高雅的气质和深沉的内涵。读书,是对人身和心的塑造,指引人,帮助人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思想,丰富和遽密人的内在,改善人的外观。
  书是前人智慧的总结。一个人跋涉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寂寞迷茫,找不到生活的出路,看不到前程的光明,对人生对生命失去了追逐,这时如果选择了书,它就会带我们一个脱离了现实纷扰的精神殿堂,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无聊的时候翻开书,引人入胜、曲折离奇的故事会消除我们的孤独与落寞感;迷茫的时候翻开书,大师们会为我们解读人生,诠释生命,告诉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点亮迷雾中的灯塔。
   读书使人宁静,使人内心和谐。读书能开阔人的视野和胸襟,疏缓人的情绪与创伤,当读书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精神追求时,我们的社会大概也就离向往的大同社会不远了。
  书无处不在。爱读书的人,无处不是可读之书,不管它是有字的,还是无字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最高的读书意境。没有环境不可读书,没有环境和事物不是无字的好书佳品,读书至此,才是通境。
  那些刻意讲究读书环境的人,是因为书对他只是一种消遣,既体味不到世情,又关乎不到人心,书是他个人的一种生活的点缀,真正能体会手中读物的韵味和风致,并不在读书的环境怎样,而在读书者与书作者的情感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