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这三点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泊木沐 2019-01-31

然而这个问题就像是“执行死刑的时候犯人不愿意死怎么办”一样可笑,不愿意死?新皇帝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愿意死”!

殉葬制度,在古代世界里普遍出现过,东西方文明都有着大规模的殉葬记录。这种残忍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遗留,它的本质思维是——人不是人。

奴隶社会里,奴隶被视作是奴隶主的财产,奴隶主死了,给他殉葬一点“财产”是很正常的事,就像在墓里放金银珠宝是一样的。同时希望这些人死之后能够继续伺候那个死去的皇帝。

这种残忍的制度,从商周时期就有,先秦时期,殉葬奴隶全都是被斩首而死,主人死了,直接挑一些奴隶杀掉一起埋了,实在是没人性到了极点。

秦始皇死的时候,秦二世把给他修陵墓的七十万民工全部殉葬,直接锁死大门把他们关在陵墓里面。为的就是不让这些参与修建陵墓的民工泄露陵墓里的秘密和结构。

所以后世的百姓都聪明了,在给皇帝修陵墓的时候,知道提前挖好暗道,给自己留条生路。

至于妃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本来,秦朝以后,殉葬一度消失了,汉朝没有殉葬,唐宋也没有,可见除了秦朝这个军国主义王朝,汉唐宋的君主都是比较有人性的。

唐朝的时候,皇帝死了,一般让有孩子的妃嫔跟孩子去居住,没有孩子的妃嫔发配到寺庙里出家当尼姑。很多妃嫔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皇帝一面,却要给皇帝守一辈子活寡,封建制度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1424年,朱棣驾崩后,生前服侍过他的嫔妃、宫女多达30人为其殉葬。赴死之日,明仁宗朱高炽为她们饯行,然后让人带到别殿上路。

别殿上早就准备好木凳,梁上已经挂好白色的绞绳,她们被催促着登上木凳,不管愿意不愿意,最终她们都要在脖子下套上绞绳。

时辰一到,满殿哭声震天,但没什么鸟用,宦官们很快就踢倒木凳,她们被活活吊死。

殉葬是一个古老而残忍的陋习,世界各地都有存在,我国直到康熙年间才完全杜绝殉葬制度。

殉葬最大的主是君王们,其次是贵族们,再其次是有权有势的主。比如古代普通的奴隶主,就可以让自己喜欢的奴隶殉葬,奴隶就会因此而死。

因此,社会上有没有殉葬制度,主要看君王们。一旦君王们不搞这一套,下面的人就会迎合,慢慢殉葬就会消失。

也有例外,典型如古代日本,主子一死,手下人为表示忠勇就要破腹殉葬。严重的时候,需要主子家人威胁、政府出面干涉,才能止住“自杀潮”。

就正常而言,主子死了,除个别人以外,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去死的,皇帝嫔妃们也一样。

那么,嫔妃们不愿意死,会怎么样呢?抗议无效,君王“一言九鼎”,既然口已经开了,你就不得不死。

大户人家的仆人可能还有机会逃跑,宫内的嫔妃那是毫无机会的,插上翅膀也会被射下来。何况每一个嫔妃,都代表着一股宫外势力,他们的亲人可都还在,你跑他们就遭殃。

因此,嫔妃们不愿意死,也只能去死。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吊死、被白绫勒死、喝毒酒死,或者直接关在陵墓内慢慢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