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采薇】【夷齐】【首阳】 释义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采薇”指归隐。其歌称《采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采薇操》,亦省称《采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采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采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采薇。” 宋 王禹称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采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采薇》。” 例句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唐·李白 梁园吟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唐·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唐·秦系 献薛仆射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唐·王维 偶然作六首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唐·钱起 忆山中寄旧友 22、【相如】【长卿】【马卿】 释义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字 长卿。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简称“相如”,“马卿”,“长卿”。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绝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惭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禅词。” 例句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唐·韩偓 中秋禁直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唐·骆宾王 帝京篇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唐·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唐·皇甫冉 婕妤怨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唐·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 23、【长沙傅】【长沙谪】【贾生谪】 释义 指 西汉 贾谊 。 文帝 时 贾谊 被谪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唐 宋之问 《新年作》诗:“已似 长沙 傅,从今又几年。” 唐 张九龄 《咏史》:“轻既 长沙 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 长沙 ”。 元 张养浩 《沉醉东风》曲:“万言策 长沙 不还,《六韬》书 云梦 空叹。” 例句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唐·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唐·刘长卿 新年作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唐·李白 巴陵赠贾舍人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唐·刘长卿 听笛歌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唐·李白 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3、【凤池】【凤沼】【丹凤池】 释义 禁苑中池沼。 魏 晋 南北朝 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书·荀勖传》:“ 勖 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 勖 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南朝 梁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闼,遥望凤凰池。” 又 唐 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冷庐杂识·进士归班》引 宋 危稹 《妇叹》诗:“记得 萧郎 登第时,谓言即入凤凰池。” 例句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唐·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唐·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唐·贾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可惜登临佳丽地,羽仪须去凤池游。 唐·杜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24、【倒载】【接䍦倒】【山公醉】 释义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问 葛彊 :何如 并州 儿?’”后以“醉倒山公”、“倒载”、“接䍦倒”形容酒醉。按:白接䍦,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例句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䍦。 唐·李白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唐·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唐·李白 襄阳歌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唐·李商隐 九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唐·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25【乘槎】【浮槎】【八月查】 释义 亦作“ 浮查 ”。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后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 蓬莱 无可到之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 孔尚任 《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 张骞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 清 黄遵宪 《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说乘槎犯斗还。”。 例句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唐·杜甫 秋兴八首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唐·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唐·唐彦谦 蒲津河亭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唐·周繇 望海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唐·罗隐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 26、【斑竹】【湘妃泪】【湘女恨】 释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毛泽东 《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例句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唐·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唐·李商隐 泪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李贺 李凭箜篌引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唐·韩愈 送惠师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唐·李商隐 潭州 27、【彩服】【斑衣】【老莱衣】 释义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称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发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例句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唐·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唐·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唐·钱起 小园招隐 铜虎贵提天子印,银鱼荣傍老莱衣。 唐·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唐·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28【谢安】【谢傅】【谢公】 释义 指 晋 谢安 。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隐居 会稽 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卒赠太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例句 从来谢太傅,丘壑道难忘。 唐·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唐·李商隐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谢傅隙过驹,萧娘风过烛。 唐·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 唐·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二 29、【五柳】【陶家柳】【陶令株】 释义 晋 陶潜 的别号。 潜 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宋 杨万里 《张功父请祠甚力得之简以长句》诗:“老夫老矣不归去, 五柳先生 应笑汝。”亦省称“ 五柳 ”。 宋 王安石 《五柳》:“ 五柳 柴桑 宅,三 杨 白下 亭。” 清 汪懋麟 《独酌》诗之三:“吾爱 五柳 贤,独酌自成癖。” 又 泛指志趣高尚的隐士。 唐 雍陶 《和孙明府怀旧山》诗:“五柳先生本在此,偶然为客落人间。”亦省称“ 五柳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不恋那三公华屋,且图个五柳婆娑。” 明 谢谠 《四喜记·椿庭庆寿》:“五柳堂前启寿筵,白头严父散神仙。” 例句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唐·王维 老将行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唐·雍陶 和孙明府怀旧山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唐·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唐·刘慎虚 浔阳陶氏别业 30、【贾生】【贾傅】【洛阳才】 释义 指 汉 贾谊 。洛阳人也。少年有才,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贾生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 唐 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 王粲 ,伤时哭 贾生 。” 吕志伊 《过黔楚界喜晴》诗:“既倒狂澜难遽挽,上书徒抱 贾生 忧。” 例句 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唐·卢纶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 唐·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唐·李商隐 城上 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当其失意时,涕泗各沾裳。 唐·孟郊 赠别崔纯亮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唐·杜牧 感怀诗一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