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做不实渲染和夸大,其实是媒介的老问题老现象。在传统媒体发展早期,一些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报道失实的情况同样存在。但随着传统媒体的成熟,一方面有媒体的多重把关和核实机制,另一方面也有行业的自律以及相对严格的监管,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在媒介伦理方面犯下严重错误,从而对作者乃至本媒体的公信力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类似问题往往在内部流程中就会受到制约。 但在自媒体平台上,其纠错的机制往往不能依靠内部和行业来进行,而是要依靠网友的监督查证,这种监督是来自外部的、偶然的、非强制性的,是网友的揭批才使得类似“寒门”这样的文章存在的编造问题受到重视,然后舆论批评以及行政处罚才随之而来。这一方面显示自媒体其实也有一种来自外部的纠错能力,读者在接受的同时也在监督。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媒体的自我纠错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不实的、无法查证的文章,一些难以追究其具体来源的、随心所欲的说法,或者仅仅为追求流行取悦读者而编造文章的现象就可能大行其道,而以“10万+”为目标的业绩压力使得这种情况更加普遍。自媒体缺少内部流程规范以及糟糕的自律监督状况也就暴露得更加清晰。而外部监督往往是在事情已经发生,轰动效应已然形成之后才可能因为受到关注而触发纠错机制。此时,一些文章实际上已经造成了相当坏的影响。
(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