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贯穿了人与天地节气相合的思想,开宗明义地道出六爻和一年季节的关系:“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伤寒论》之六经,其六种病象,正合三阴三阳,与《易传·文言》及《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一年六节一致:阳气外盛为太阳,故高热在体表,是为太阳;阳气内外俱亢,体内外高热,则为阳明病;而少阳时节阳气初生,时冷时热,故当有往来寒热之特征为少阳病。六经之太阴,象于长夏,长夏多雨湿,故以水泻为主之病象为太阴病;少阴象初夏,初夏火热益升,故少阴病象常伴烦热失眠。厥阴象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时节,故厥阴病以寒热错杂为特征。
|
|
来自: selfseek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