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道梗阻,胆总管扩张伴结石,胆石症胆囊炎

 学中医书馆 2019-01-31

(胆道梗阻,胆总管扩张伴结石,胆石症胆囊炎)

肝胆湿热型胁痛(胆道梗阻,胆总管扩张伴结石,胆石症胆囊炎)

患者,男,80岁,2001年10月30日人院。因腹痛、寒战发热、目黄尿黄3天,急诊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入院腹部B超示: 胆道梗阻,胆总管扩张伴结石,胆囊炎、胆囊多发小结石。血常规示: WBC14.4×109/L,N 0.94。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考虑手术治疗,家属未同意。刻诊: 寒战高热时作,右胁腹疼痛拒按,恶心呕吐,饮食不进,口干口苦,白睛色黄,尿少短赤,大便数日未解。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四诊合参,病为黄疸、胁痛,证属肝胆湿热。法当通腑泄热,清肝利胆。处方:生大黄(后下)12g,玄明粉(冲)15g,枳实、川厚朴、柴胡、黄芩、莪术、白芍各10g,蒲公英、茵陈各20g,广木香( 后下)8g,生甘草4g。同时使用西药环丙沙星抗感染,并给予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2天后热退身凉,腹痛消除,黄疸已退。第4 天,自觉无不适,但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仍高于正常,患者自动出院。嘱其续服上方去玄明粉,生大黄减为8g,5 剂,以巩固疗效。随访三个月未复发。

按:本例因湿热蕴结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变生诸症。《素问·缪刺论篇》云:“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胁痛当责之于肝胆,但木旺必乘土,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而大肠主传导,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故通腑可使邪从下去。同时辅以清肝利胆,湿热除而气机畅,可使中焦升降功能恢复正常。因患者年事高迈,故需注意勿过用泻下,以免伤及正气。

(陈震萍.通腑法治疗急症验案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3):37~38.)

评:胁痛的病位在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三者,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蕴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通”。一般说来,胁痛初病在气,日久气滞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实证日久,病邪伤阴,故临床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来自: 山东中医竹林 > 《佛天海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