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00年,鲁迅的母亲在鲁迅未同意的情况下去朱家“请庚”,双方父母做主,定下两人的婚事。婚姻带给朱安和鲁迅带去了终身的痛苦。 1902年,鲁迅要赴日本留学,朱家人同意。1902年到1909年期间,鲁迅通过母亲向朱家提了两个要求, 第一是要求朱安放脚;第二是想让朱安进新式学堂读书。这对思想保守的朱家的人来说是一个刺激。尽管此时朱安已经20多岁(朱安生于1878),但仍旧没另择婚家,苦守着鲁迅。 1906年在日本读书的鲁迅,收到了母亲病重的信,赶回绍兴。岂料是骗局,不情不愿的鲁迅没有违抗母亲,选择与朱安成婚。但婚后却没有住在一起,三天后鲁迅带着弟弟一同赴日本。1919年,绍兴老屋出卖,一家人北上,孤独陪伴鲁迅母亲13年的朱安终于与鲁迅团聚。然而两人还是形同陌路,鲁迅曾经一度想要离婚,但是朱安年岁已大,改嫁几乎不可能,若是鲁迅此时抛弃了朱安,朱安是要遭受鄙夷和唾弃的。 1925年,鲁迅收到学生许广平的情书,二人相恋。1927年同居,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是亦师亦友的伴侣。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生。这一时期的鲁迅创作完成了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 1936年鲁迅逝世,朱安继续侍奉鲁迅母亲周老太太到寿终。后来周作人负担了朱安部分生活费用,其余的生活费用由继承鲁迅所有财产的许广平负担。 鲁迅逝世后,社会各界给朱安捐钱,但是朱安没有收。后来朱安也拒绝了周作人的钱,觉得老太太已经去世,实在没有什么名义用周作人的钱。不久后物价飞涨,朱安写信问许广平要生活费,许广平后来说是邮路断绝,所以这一期间朱安没有得到汇款。1941年许广平被捕,朱安期间也未得到任何的抚养费用。1942年许广平获释。1944年,快70岁的朱安走投无路,贫病交加,决定出售鲁迅藏书。许广平知道后给朱安回信,加以阻止并给朱安汇去了一些钱。同时请了律师在申报声明:
后来朱安也并未出售鲁迅藏书,还将鲁迅生前的所有物品都妥善的保存下来。朱安孤苦的度过了近70年的岁月,无子无女。朱安后来曾经给周海婴写信,你同你母亲有没有最近的相片,给我寄一张来?我很是想你们的。 临终前的一段时间,朱安流着泪说,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她想念大先生,也想见许妹和海婴一面。1947年朱安孤独的离开人世,身边没有一个人,许广平汇去了安葬的费用。朱安被安葬在东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只有荒坟。对于她鲁迅写之甚少,可以说是不见踪迹。鲁迅把朱安当作是封建社会给他的摧残和耻辱。 许广平在鲁迅逝去后,完成着鲁迅未竟之事业。整理鲁迅遗作,参加革命活动。1968年在北京去世,终年70岁。 许广平是鲁迅的恋人,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怀,他们携手同行,“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然而许广平有着终身的遗憾,一生未能成为鲁迅名正言顺的妻子。朱安是封建社会的陪葬品,她悲惨的婚姻将她一生埋葬,她生错了时代,还错嫁了人,朱安一生困守也是徒劳。许广平和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他们的生活不是婚姻生活而是同居生活。许广平内心深处是很无奈,也有不甘,但是却无能为力。他们都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没有谁亏待谁,不过是时代苛待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