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书之展览周,走进宋书房——《多宝塔碑》

 多收了三五斗68 2019-01-31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大唐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阴刻楚金禅师碑,侧刻金莲峰真逸题名及金明昌五年刘仲游诗。

碑文主要记载了唐西京龙兴寺楚金禅师创建多宝塔的原委及修建经过。题中“感应”二字,则是呼应筑塔前后出现的种种灵应和神奇迹象。

唐天宝年间,楚金禅师夜诵《法华经》时,仿佛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想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誓志筹建。在修造期间,甚至出现了种种灵应和神奇的事情。这份诚意感动了唐玄宗,于是赏赐钱帛,并亲题塔额。经过4年的努力,多宝佛塔终于在天宝十一年(752)建成。

时任武部员外郎、44岁的颜真卿被选中来书写碑文。颜真卿是正统的儒家学者,但也信奉佛教,他的书法风格直接承继“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碑文的撰文者是岑勋,诗人岑参的从弟,生平不详,为诗仙李白的好友,即李白《将进酒》中所写的“岑夫子”;题写碑额的徐浩,年长颜真卿6岁,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也是张旭的学生;史华则是当时的刻碑高手。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为现存颜书各碑中的最早者,反映了他早期的书法风貌,极为世人所重,是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其字体平稳劲健,文章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与其后期书法面貌有很大不同。

颜真卿书写的书体被后世成为“颜体”,宋代皇家书法著录《宣和书谱》说颜体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屈铁,戈如发弩,千变万化,……”颜体字方正饱满,端庄匀称。用笔沉着健劲,具有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雄伟沉厚的风度,融严整、厚重、秀拔于一体,开创了大唐盛世新的书风。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之一。

《多宝塔碑》存世早期拓本多为割裱册页本,而宋明时期整幅拓本较为少见。载道文化还原再造出版的《多宝塔碑》,选用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末著名收藏家端方藏的明拓整幅本。

拓本高一百八十二厘米,宽九十六厘米。有额,额高三十七厘米,宽二十七厘米。装裱为一轴,轴有囊,囊上有一签,上题“明拓多宝塔碑陶斋藏本乙巳李葆恂题”。拓片旁有晚晴书法大家杨守敬题记及郑孝胥观款,并钤“杨守敬印”“星吾审定”及“海藏楼”印。整拓本《多宝塔碑》气势如虹,保存了许多割裱本所不具有的信息,这在存世《多宝塔》拓本中是极其罕见的,可谓翰墨之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