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芬教授治疗宫颈HPV感染临床经验

 山东中医竹林 2019-01-31

张玉芬教授为山西省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专家,山西省名老中医。张老从事临床工作50余载,特别对宫颈HPV感染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临床上运用自创的“核异消粉剂”治疗宫颈HPV感染取得可观的疗效。

01

宫颈HPV分型与宫颈病变

流行病学已证实宫颈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感染,且宫颈HPV感染通常是没有症状的。

年轻且性生活活跃的妇女感染率最高。30岁以下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妇女中感染的机会在4%~15%,而多数的感染属于HPV携带状态,只是“一过性的”,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平均时间是8个月。

感染轻者可引起宫颈炎,临床若未规范化诊治,控制效果不佳,再综合机体其他危险因素

(如免疫缺陷等),有少数持续感染者会最终发展为宫颈癌,一般是8~10年。

引起宫颈癌的是高危型HPV感染,低危型HPV感染一般不引起宫颈病变。

影响宫颈HPV感染引起宫颈病变过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HPV型别、病毒含量、首感年龄、机体免疫功能、年龄、产次、激素、营养状态、性行为及重复性传播疾病等。

宫颈HPV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性生活接触性出血、经间期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HPV,即人乳头瘤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已鉴定的HPV约有130余种,其中30多种与宫颈感染和病变相关。根据其致病力的大小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低危型主要引起外生殖性湿疣类病变、扁平湿疣类病变及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主要导致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尤其是HPV16和18型。因此,高危型宫颈HP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02

对宫颈HPV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张老认为高危型宫颈HPV感染基本病因病机为正虚,外邪侵袭胞门,正虚邪实,邪实为主。妇人房室所伤、劳逸失常、久病、多产、情志不舒或饮食不节,导致机体正气亏虚,湿热、瘀毒之邪乘虚内犯,客于胞门,气血瘀阻,湿毒内积而成。久病则化而成浊,冲任受损,固摄不能,而成“五色带”“恶疮”“崩漏”“癥瘕”。临证见崩中漏下,赤白青黑,甚至腐臭不可近。

03

中药“核异消”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理论基础

张老在博览中医古籍经典,结合近现代医家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并在长期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治病必求其本”的理论思想为指导,针对宫颈HPV感染主要是外邪侵袭,正虚邪实,邪实为主之病机,及其以局部病变为显著特征的特点,治疗施以外治驱邪泻实为主,同时调养充沛正气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确立了“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的基本治则,自创中药制剂“核异消粉剂”(成分:莪术、木贼草、冰片、半枝莲等),采取宫颈外治法治疗宫颈HPV感染,既可使药效直达病所确保疗效,又可固护正气,驱邪而不伤正。

04

“核异消”制剂方解分析

“核异消”成分主要为莪术、木贼草、冰片、半枝莲等。张老取莪术破血行气,消癥化瘀止痛之用,改善宫颈局部血流,促进炎症的吸收;采木贼草解肌清热,祛风湿,止血之功,抗菌、抑制病毒,促进炎症的修复;用冰片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止痛之效,抗炎抗菌,促进黏膜吸收药物;用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之能;兼用通络止痛之品,以奏“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从而达到临床治愈、改善宫颈HPV感染的目的,预防宫颈进一步病变。

05

“核异消”用法及临床应用

“核异消粉剂”是张老采用免煎粉剂制成,在无菌环境下外敷于宫颈外口,使药效直达病所,不仅提高了中药成分的吸收率,同时降低了部分中药材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简、验、廉、效”的特点,是真正的造福于民。

山西省中医院2012年12月一2015年9月期间,在取得门诊就诊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运用“核异消”对确诊为宫颈HPV感染的24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根据患者首次于山西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单双号顺序,采取随机单盲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观察,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效果肯定。

06

验案举隅

王某,女,32岁,已婚。2013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带下量多伴外阴瘙痒1年,加重1周。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伴外阴间断瘙痒。就诊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平素月经规律:15岁初潮,周期28—35天,经期5天,末次月经:2013年10月3日,持续5天,经量中等,色红,伴下腹疼痛,腰骶酸软,四肢困倦;小便调,大便干燥,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畅,分泌物量多,色黄,呈脓性;宫颈:中度糜烂,表面覆盖脓性分泌物;宫体:6cmX4cm,压痛(一);附件:双侧附件未引出阳性体征。辅助检查: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白带常规:未见异常。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未见鳞状上皮内病变,中度炎症反应;阴道镜检查:慢性宫颈炎,亚临床湿疣;HPV.DNA检查:高危型HPV阳性:16、18型;宫颈病理学检查:(宫颈)慢性炎症伴糜烂。P53mRNA:0.45,Ki-67mRNA:1.62。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带下病(湿热瘀毒证);西医诊断:宫颈HPV感染。辨证:湿热瘀毒证;治法: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

核异消颗粒(半枝莲15g,木贼草15g,冰片6g,莪术3g等)

用法:宫颈管及宫颈外用,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经期停药。

二诊:11月8日,带下量明显变少,色稍黄,质稀,无异味,外阴瘙痒明显减轻。11月1日经至,持续5日,经量中等,色红,经行下腹痛、腰骶酸软症状减轻,感四肢仍疲倦。二便调,舌质红,脉弦数。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畅,分泌物量中,色黄;宫颈:轻度糜烂;宫体:6cm×4cm,压痛(一);附件:双侧附件未引出阳性体征。

三诊:2013年12月9日,带下量中,色白或无色,质稀,无异味,外阴无瘙痒。12月2日经至,持续5日,经量中等,色红,经行无不适,四肢疲倦明显缓解。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畅,分泌物量中,色白;宫颈:光;宫体:6cm×4cm,压痛(一);附件:双侧附件未引出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白带常规未见异常;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轻度炎症;阴道镜检查:慢性宫颈炎;HPV.DNA检查:低危型HPV:

阳性(6);宫颈病理学检查:(宫颈)慢性炎症;P53mRNA:1.37,Ki-67mRNA:0.79。

本文摘自刘丽菲、张淑芬、寇海梅《张玉芬教授治疗宫颈HPV感染临床经验》,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