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效前胡止咳方,风热感冒通用方

 xwdwen67 2019-01-31


2019-01-07 08:53阅读:150

导读:发热咳嗽肆虐的冬季,一首好方必不可少。以下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特效前胡止嗽方
【处方】
荆芥5-10g,前胡10-15g,桔梗5-10g,甜杏仁5-10g,
甘草5-10g,枇杷叶5-10g,白前5-10g,紫苑10-15g,
陈皮5-10g,天竺黄10-20g,川贝母5-15g,芦根10-20g,
全瓜蒌10-20g(用于痰涎粘稠垢腻,否则不用)。
以上为成人量,小儿患者应按年龄或体重计算用量。如咳嗽兼喘者(喘不甚重者宜,重者非本方所治),以麻黄易荆芥。因此方药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儿患者。
【主治】
外感咳嗽,咳嗽剧烈,喉间声辘辘,听诊双肺啰音长久不消,
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
病程大多在十几天至一两个月,
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滴注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
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
或伴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加减】
午后低热不退,可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外感风邪较重可加防风;
喘者可去荆芥而用麻黄;
川贝母价贵,也可以不用或用渐贝母代替。
【验案】
刘某,男,17岁。咳嗽半月之久,其间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用药不详。
越发加重,其母甚为着急,找到我,要求中医想想办法,孩子要高考复习,时间紧。
刻诊:人高面白,不停咳嗽,吐脓痰,不喘,胸腔阵痛,低热,37.5左右。
脉象浮滑,舌淡苔腻,微黄。饮食二便尚可。
处方:前胡止嗽汤加减
(荆芥10g,前胡15g,枯梗15g,甜杏仁1 0g,甘草10g
枇杷叶15g,白前10g,紫苑15g,陈皮10g,
天竺黄30g,浙贝母30g,芦根20g,全瓜蒌30g,
鱼腥草30g,冬瓜子30g,党参30g)。
5副,水煎服,每日3次,忌油腻生冷。
1周后复诊,其母告日,此药真神,吃3天后,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基本上不咳嗽了。
效不更方,再续3副,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按:此方乃郭永来老中医一生得意之方,大有刘草窗一生由痛泻要方而名之比。
自从我得到郭医之方,验之临床,确无虚言,真有相见恨晚之憾!我屡用屡验,稍为作一加减即可,现已成我手中王牌专方,治愈病例无数。说明一点,对于早期外感风寒咳嗽,内兼痰饮者,小青龙汤还是首选,这一点请医者注意。
郭老特意指出运用此方的要点为:
外感(不是内伤);
有痰(不是干咳)
不喘(有先治喘)。
六字真言,画龙点睛,要言不烦。
风热感冒通用方
【处方】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柴胡15g,
黄芩12g,淡竹叶15g,生石膏50g,连翘30g,
金银花308,桔梗1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
主治:恶寒、身痛、高热不退、口渴、咽痛、无汗或汗出不畅感冒初期者。
2~3剂即愈。
【验案】
王某某,女,28岁。感冒3天,怕风,流涕,头痛,身痛,咽痛,咳嗽,
无汗,发热,体温38,无食欲,大小便尚可。脉浮数,舌淡红,苔薄自。
处上方,3剂。要求温服,避风,忌油腻,
1剂微汗热退,3剂药吃完,诸症消失。(《古道瘦马医案》)
本文引自:《杏林薪传》,作者王幸福。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