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家老公榨汁机先生是个学霸,兴趣爱好就是学习和做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就没有他学不明白的。 但是有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他至今也无论如何都学不会,那就是花钱! 他的“不会花钱”,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直男不会买东西”,他的“不会花钱”,是对“花钱”这件事本身充满着负罪感和厌恶感,能少花尽量少花,能不花尽量不花,一旦发现浪费了就会感到心灵不安,也真的是一件折磨了我十多年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勤俭节约是美德啊,这老公多好! 那一定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的奇葩事迹,别的不说,就说说我家床的进化史吧,你就知道我和他过的都是啥日子: ♥ 当年某榨汁机当留学生的时候,屋子里所有的家具都是捡来的,因为美国人民过得比较浪费,搬家丢掉的家具普遍状态都不错,不脏也不旧,用二手的很环保,倒也没啥。 但问题是免费家具用了几年之后,某榨汁机就再也没法接受“花钱买家具”这件事了,哪怕我们搬家搬到了一个新地方,一时半会儿捡不到旧物,他也会坚持守着空屋子,打着地铺,苦等着魔幻垃圾箱给他变出家具来。 地铺睡了一周,他甘之如饴,我却浑身上下骨头疼实在没法忍了,又没有国仇家恨,玩儿什么卧薪尝胆啊?坚决去超市买了个海绵垫子铺在地上睡,80美元,把某榨汁机心疼够呛,回家睡了一晚之后通体舒畅,跟我感叹:有了老婆生活标准就是高,要不然我不知道还要打多长时间地铺呢! 可怜的孩子,你是省钱省傻了嘛!?没媳妇你也不要和自己浑身的骨头过不去啊! ♥ 过了一阵子,恰好邻居搬家,要处理家具,连床带床垫卖50美元,我就做主买下来了 榨汁机回来眼睛瞪得和铃铛一样:冤大头啊!二手家具还要花钱买?!!! 老娘就是想买,你有意见啊!? 唉,不是有意见,我就觉得没必要嘛!睡地上也很舒服啊!抬高了睡有什么不一样的?! 新床用了几天又和我感叹:我终于知道我们老祖宗为什么在汉朝的时候还睡地上,到唐朝以后就都睡床了,上床下床真是方便不费事啊! 嗯,是啊,真香! 只不过之后他又落下了新毛病,看到垃圾箱旁边有扔新床的,就一脸惋惜,恨不得赶紧发明出个时间机器出来。 ♥ 后来又要跨国搬家到了加拿大,家具又重新清空,带着俩娃没有再打地铺等二手床垫的道理,我坚决去宜家买了个新床,价值350加元,躺在新床上的第一夜,我是舒服坏了,刚要昏昏欲睡,就被某榨汁机给念醒:唉……我觉得咱们真是越来越奢侈的,以前睡个垫子就行,现在就非得睡新床,生活水平上去就下不来了! 这是什么脑回路!生活好了他还平白生出罪恶感来了! 我说:难道咱们家不配过点儿舒服日子吗? 他说:我总觉得现在享福享多了,以后要倒霉的 你看看,这像是个科学家说出来的话嘛? 用这种思路过日子,让他觉得有罪恶感的事情还很多: 怎么又给小孩买玩具?家里不是有了很多了吗? 为什么又要买衣服,这些不是还能穿吗? 为什么要买置物架?东西放在纸箱子里不是挺好的? 为什么要租这么大的房子,够住不就行了? 为什么要买车,走路坐公交也能到啊,还锻炼身体。 …… 我和榨汁机先生结婚这么多年,感情一直很好,但是为了不同的消费观念真的是吵了无数架。 我的宗旨是:能力范围之内尽量过好一点。 而他的宗旨是:够用就行,钱尽量省下来。 省下钱来做什么呢?也不做啥,只是看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稳步增长他才有安全感。 你还不能说他抠,人家的理由可充分呢:孩子长大了要上学,不需要钱吗?老人岁数越来越大了,不需要钱吗?我们现在为了舒服把钱花光了,到用钱的时候不抓瞎吗? 接下来他就会第一百次给我讲那个他们家族活生生的例子:他爸爸妈妈一直很节省,所以他才能上得起大学和读研出国,而他舅舅家从来都不省钱,所以他表弟连个职高都上不起! 尽管总觉得哪里不对,我竟无法反驳…… ♥ 好吧好吧,咱们以前确实赚得太少而且工作不稳定,省省也是应该的。但是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上学老人养老也算有着落,是不是也该放飞一下自我,享受一下生活呢? 并没有,省钱仿佛已经刻入了某榨汁机的骨髓基因里了,让他买个东西简直比登天还难,恨不得我得求着他,但凡我要给他换身衣服,换个手机电脑刮胡刀啥的,那他一定会给我一个真实的三连表情包: 一般男人都有点靠谱不靠谱的烧钱爱好,譬如往游戏里充钱啊,买摄影器材啊,玩电子产品啊,可是人家这些统统没有,无欲无求,一身正气。 我是真的真的很想让他可以在商品社会里堕落一下,沾点儿烟火气,前些天我还问他,咱们现在有点钱了,你有啥梦想没实现吗?现在这个可以有。 某榨汁机认真思考了一下,表示,现在这个还真没有…… 我说,你就没幻想过开个宝马奔驰啥的?男的不都想开好车嘛! 答曰:没感觉,不适合我,本田挺好。 我说,你还有没有幻想过去哪里旅游呢?咱们可以计划一下 答曰:哪儿都不想去,就想在家呆着 简直不开窍啊!不死心的继续循循善诱:说听说现在大家都在玩无人机啊,好像挺好玩的,咱也买个玩玩啊? 人家一脸的惊讶:你现在太膨胀了,知道那玩意有多贵嘛! 呃……还好吧!也不是玩不起啊……怎么就膨胀了? 我这个人已经很不像个女人了,对衣服包包奢侈品啥的都很无感,非常经济适用了,可被某人一衬托,莫名其妙就像个败家媳妇,真是冤。 ♥ 别说是买点奢侈的东西,就算是平时过日子,算计怎么能少花点钱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没事儿就给自己设计应用题: 这次去旅行需要6天,打出租去机场来回需要200左右,而开车去机场,每天需要付停车费,短期停车场离航站楼比较近,但是每天要花30,长期停车场离航站楼远要坐摆渡车,但是每天只花17,油钱来回大概需要30左右,我们是打车还是开车比较好?停哪个停车场比较好呢? 乐高乐园2天的联票是95,1天的票是90,可是第二天我们要去赶飞机,进园子也就能玩不到两个小时,一家人一共5个人,那我是买两天的票划算还是一天的票划算呢?纠结~~ 带孩子出去旅游,上千的酒店啊门票啊都花了,却总是计较几块几十的小钱:打车打了贵的taxi而没有打便宜的uber,纪念品买太多了,游戏项目没能玩全,买的食物吃不了不得不扔掉……都会让某人心情不好摆臭脸。 你能相信年薪十多万的人,天天脑子里就算这种零零碎碎的小帐嘛? ♥ 其实这些年他也看了一些关于经济学的书,知道了很多道理,平时还会给我扫盲: 钱不仅仅只等价于物品,时间、舒适和服务都值得花钱购买 通货膨胀高的情况下,手里的钱不停在蒸发,再省也是徒劳 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赚钱上,才是高效率的,省钱这件事效率极其低下 …… 但是知道道理并没有什么卵用,他现在虽然理性上会克制自己,但潜意识里依然对“享受美好人生”这件事充满罪恶感,一旦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就整个人都不好了:买新手机有罪恶感,住好酒店有罪恶感,坐商务舱有罪恶感…… 可怜的孩子啊,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好好享福了。 ♥ 一切皆有因果,榨汁机先生之所以会活得这么拧巴,看看我那勤劳善良、艰苦朴素婆婆,就什么都明白了,当然那是时代的原因,怪不得她,但是这种幼年的留下的匮乏感,给榨汁机先生打下了一生的烙印,难以磨灭。 在榨汁机先生的身上,我强烈的意识到,一个人拥有赚钱的能力,不等于拥有“幸福”的能力,所以,每当我的孩子把时间或金钱花费在“好看但是无用”的事物上,每当他们看似娇气的挑剔衣服不漂亮,鞋子不舒服,每当他们要求各种各样麻烦的节日仪式,我都会尽量理解和满足。不会批评他们“事儿多”和“浪费”。 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不止是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他们还一样需要学习如何爱生活,爱自己。等他们长大之后,我不希望他们只是一个有囤积癖的工作狂,把追求成功和巅峰当成唯一的目标,我也希望他们知道去享受生活,去追求美好。 因为囤积是无止境的,成功和巅峰都是短暂和难得的,但是每个普通的人,其实都可以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只要让孩子明白:金钱和物欲只是你通往幸福的途径,千万别做它的奴隶,你值得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