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衢州记忆 民 俗]仁义鸿绩大公殿 龙游社阳大公殿祭祖灯会举行

 雪梅常在 2019-01-31
2016-04-18 10:41
巫少飞
大公殿祭祖灯会。 资料图片
祭祖灯会:
仁义惠泽
“千年太末,万古偃王,以国易仁,泽被四方。”“清明佳节,吉日同唱,昭穆同辉,福佑嗣长。”主祭人朱光金诵读祭文。社阳乡党委书记吴水清说:“慎终追远,追忆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隆重举行祭祖灯会仪式,是为弘扬徐偃王的‘仁爱’文化,是为建设幸福家园。”
当铿铿锵锵的锣鼓一敲响,整个村庄沸腾了。抱小孩的农妇、抽烟斗的老汉、拄拐杖的大爷,绕过河塘、穿过小巷,不约而同地向同一个方向走去……
鞭炮声声,先锋、鼓钹齐鸣。此时,执事、主祭、从祭等按长幼辈份列于案前迎灵。12位金童玉女手捧贡品及香、烛、纸,有序上前递给执事,执事将贡品交与主祭、从祭,主祭、从祭按礼仪摆放至几案上。接着是持香、点香、三叩首、敬酒、诣神位等。当执事将酒水用柏松、竹枝扬洒人身后,礼乐再次响起,各族支分别跪拜。送灵后,大公殿外面的花灯开始起轿。大公村支书朱小良告诉记者,这些花灯是村民自己扎制的,今年约有30多盏。花灯、台阁巡村时,一条40多米长的巨龙蜿蜒其间,由于龙灯超大,光龙头就得四个壮汉轮流抬。
整个活动持续至夜晚,夜幕中,花雨缤纷,倏起倏消,沿着芝溪曲折委蛇的长龙蔚似雕画,如梦还真。
龙游史志办主任黄国平告诉记者,旧时,祭祀徐偃王时,四乡八村以社为单位,龙灯、花灯、舞狮、走马灯、采茶灯、高跷、十番锣鼓等争奇斗艳,歌舞达旦,是为一年一度的盛会。
活动当天,大公村文化礼堂前搭起了巨大帐篷,龙游县文化馆送戏下乡,演的是传统婺剧。随祭祖灯会而来的还有集市,当天,大公村的小溪畔,麻辣烫、大麦饼、香瓜子等小摊一字排开,热闹非凡。
朱小良相告,大公殿纪念徐偃王的清明祭祖灯会有400多年历史,1988年恢复至今,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大公村:
道心惟微
徐偃王是周穆王时一个诸侯,封地在淮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偃王治国,仁义著闻”,因而得到不少诸侯的拥戴。而当时周天子穆王又“无道,意不在天下”,四方诸侯便转向徐偃王进贡朝拜,与之结盟者达36国。徐偃王当时想北上发展势力而遭周穆王围剿,为了徐国百姓的安危,遂主动放弃北上而率族人和百姓撤退。徐偃王不愿臣民作无谓的牺牲,采取不抵抗主义而弃国出走,因而被史家称作“爱民不斗”“以国易仁”的仁义之君。徐氏文化也成了长江流域“南系”很重要的一环。
在衢州,徐姓是大姓,光《徐氏族谱》就达42种之多。虽然徐氏迁徙路径非常复杂,但由于各族谱大多以徐偃王为始祖,故三衢大地流传有许多关于徐偃王的传说和遗迹。事实上,浙江的绍兴、嘉兴、舟山、温岭等地也都有一些徐偃王的遗迹。那么,龙游的徐偃王遗迹有何重要性呢?
按民国《龙游县志》看,徐姓“实为我县第一旧族”,而县境内的徐偃王祀庙“诸乡都并有之”。特别是为徐偃王尽礼的迎神赛会活动一直到今天还流传着。
文史老人劳乃强告诉记者,韩愈撰写的《徐偃王庙碑》是“浙西第一碑”。大约唐元和九年(814),“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龙游徐偃王庙撰写了碑文。
龙游社阳供奉徐偃王的大公殿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村以殿名,是为纪念徐偃王恻隐仁爱、大公无私之鸿绩。大公殿座南朝北,一条山溪在门前流过,叫芝溪,是筑溪上游的源头之一。大公殿建筑为二进三天井结构,门楼为单檐歇山顶。门楼牛腿雕刻精细,并髹漆彩绘。两旁有对联:“神思福芝水,四万兆尊帝称王;庙貌遍龙丘,亿万年歌功颂德。”
大公村的朱氏宗祠也颇有名,堂名“二宜堂”,砖额题“南山拱秀”,为三进二开间建筑。整个建筑用材粗大,制作精良,且檩下透雕狮子、花卉,牛腿透雕鹿、狮,门前有若干旗杆石。村人告诉记者,清代嘉庆举人朱斐兰、道光举人朱焕兰,均出于大公朱氏。 社阳乡大公村位于龙游县东南山区,距县城约30公里,芝溪穿境而过,农户多依山傍水而居。村边有古樟、罗汉松、苦槠等,而山间飞潜动植,有溪水潺潺、云烟丘壑。清同治年间,大公村出了位拔贡叶元琪,曾为凤梧书院山长。叶元琪在《话雨草堂文集》中生动地再现了大公村的诗意生活:“闲居无事,或临水而渔,或登山而猎,或弹琴一曲,或饮酒一卮,或凉竹簟之暑风,或曝茅檐之冬日,或赤足科头倚树而坐,或绿蓑青笠藉草而眠,兴之所至无乎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