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译乃大道:悼念余光中先生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1-31

翻译乃大道:悼念余光中先生

我是一名新闻翻译从业人员,这些年为了提高水平(保住饭碗),拜读了许多大翻译家的作品,其中对我影响最大,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的,就是刚刚去世的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一本小书《余光中谈翻译》。

余光中因为诗作《乡愁》,以及无数文字优美的散文闻名于中国,然而我对他的这些“成名作”从来提不起兴趣,欣赏不来,直到读到几乎淹没在他浩瀚作品中的《余光中谈翻译》,才真正对他钦佩起来。

这本书我读了少说十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先后出过两种封面的版本,以及前几年外研社又以《翻译乃大道》为名再次出版的精装本,我都买过了,尽管内容基本没有差别。

此书实际上是余光中译论散文集子,共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对劣译和烂中文的批评毫不留情,令人汗颜,也让人警醒。这本很薄的小书,特别是对学翻译做翻译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营养大餐。

余光中在书中说,要介绍西洋文艺,尤其是文学,翻译是最直接可靠的手段。翻译对文学的贡献,远比我们想象的伟大。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只有翻译文学,而无创作文学。影响英国文学最大的一部作品,便是1611年英译本《圣经》。

我不仅同意余光中的观点,更认为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不仅是文学,科技、哲学、时政等领域,翻译的贡献也是无可替代,这也是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价值的认可。

在书中,余光中不仅谈到翻译的重要性,也提出翻译的基本要求,更以具体的例子介绍翻译的技巧,绝非泛泛而谈。

余光中说,创作的高下,容有见仁见智之差,翻译则除了高下之差,尚有正误之分,苟无充分把握,实在不必自误误人。

余光中此言强调了翻译“信”原则,确实,如果不能忠实传达原文的意义,翻译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误导他人。当然,这番话也十分犀利,如何才能保证翻译的正确,不自误误人?只有时刻提醒自己学习进步了!

最后再聊一聊书中一篇文章《论的的不休》。余光中对如今白话文中“的“的滥用痛心疾首,不但一般学生,就连某些知名学者,对于无孔不入的小小“的“字,也无法摆脱,例如美丽的晚霞,有趣的节目,这些都是一般形容词,还有是非正反之判断词,常用语句末:他不来是对的,你不去是不应该的,这个人是最会反悔的等等,经常出现在译文中。

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的"都是可以删掉的,(这些“的"都可以删掉)——突然发觉,我立刻就犯了的的不休的毛病,改过之后是不是简洁许多?

毫无疑问,细读这本书,你可以学到很多翻译理论技巧,你也可以掌握很多让白话文简洁有力的办法,但如另一位翻译大家思果对余光中的评价,有一点,余光中不能说,就是才气。他有才,所以译得好。才是天生的,没办法,不过,我们如果尽了力,也可以把翻译做好,以努力补才之不足吧。

余光中先生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