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家小镇,传承中国工匠精神

 Purefact 2019-01-31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匠心工艺精妙考究,中华匠心精神令人敬仰,它们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里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中华民族近150年的战乱和西方文明的冲击,太多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不容乐观。在很多领域,传统手工艺已被现代化机器所替代,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

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此,孔子在《论语》中十分肯定,朱熹《论语》注中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严格控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劳动的专业匠户。他们具有专门技能,主要从事于金、石、竹、漆、土、木和纺织等行业。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百工不仅制作各种用途的器物、器具,而且还从事宫殿的建造、建设乡村集市和兴修水利设施等工程项目。




“匠人精神”就是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

专注,默默钻研,精雕细琢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在制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驱动下

早在数千年前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榫卯结构

并留下了众多经典建筑



从大明宫到紫禁城,从恭王府到拙政园,乃至数不尽的私家园林,世家大宅,无一不是因工匠秉持“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之精神,才能留下无数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



世家小镇,传承中国工匠精神

中国工匠精神,不仅是以巧夺天工的物质形式来展现,更是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传承与保护。

世家小镇——作为大同市休闲、度假、康养、智能化产品的先行者,一直以来秉承着“复兴传统工匠精神”的设计理念,以中国传统造院工艺,潜心匠筑新中式合院产品,不仅是传统工匠技艺的保护者和开拓者,更是新一代中国工匠精神的继承者。



世家小镇致力于传承和维护中国传统工艺

并对其不断进行创新

坚守工匠精神,留住传统技艺


世家小镇---把“庭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与空间核心,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的体现。各个庭院通过门或廊道进行连接,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形成空间的扩展与界定,同时,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天人合一的空间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