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到一首劝学诗,其开头两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早在此前作文时引用过,今次阅读才算找到出处,就出自于谦这首《观书》。 这是一首收录到“劝学诗集”中的一首诗,内容是写读书的乐趣,虽不止一次读过,但每每再读总有新感触。 于谦读书名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此处用修辞上的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有情有义的“故人”,故人即老朋友,而且是朝夕相处,晨昏不离,一起分享忧愁和快乐的好朋友。 “晨昏”是说早上和晚上,一天到晚,读书不倦,忧乐都与书卷相伴,也就是把书当作友人一样亲近。 于谦诗 这两句诗很能引起热爱读书的人的共鸣,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爱书如命的轶事趣闻,这样的人把书视为故友乃至“情人”,一点儿都不夸张。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句是写作者读书多而且快,“三千字”是泛指,并非确数,但生动描绘出作者如饥似渴读书的情态。 于谦塑像 “胸次”,即胸中、心里,说的是作者在阅读时,专心致志,没有尘世的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这里用“活水”则是从朱熹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出,“逐时”即时序相连。 朱熹画像 这两句是写作者勤奋读书,不断增进新知,像源头的活水不绝而来,又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 朱熹劝学诗 最后两句“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未信”即不相信。“庐”本指小屋子,这里指的是书房。 于谦雕像 这里是写那些到野外郊游踏春的人们,未必会相信在我的书房里,会另有一番春日的乐趣。 于谦《于谦诗选》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的阅读乐趣,把书当作老朋友一样亲切相处,所以从早到晚,读书不倦。 诗中还进一步写到,作者一拿起书卷,便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很快就达到入迷的境界,而且他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常读常新,从未有厌倦之意,因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 于谦信札 最后还写到,人各有志,作者与那些游春玩乐的人有所不同,在自己的书房里,也感受到别有一番春日的盛景,并陶醉其中,那些耽于享乐的人是根本无法领略到的。 早些年间,这样的劝学诗很能激励人们的读书热情,像“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许多人都能背诵几句,并以此自我激励,勤奋读书,刻苦治学,努力掌握扎扎实实的学问。 于谦的祠堂 我想,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阅读总是人们生活中的内容之一,现如今不知有多少人把新兴的阅读工具如手机当作须臾不可分的老朋友好朋友,而且也是“晨昏优乐每相亲”,相信也一定会“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其诗朴质刚劲,有《于忠肃公集》。 于谦最著名的是他在17岁(一说12岁)时写下的诗《石灰吟》,使人们看到这位民族英雄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于谦诗《石灰吟》 这首诗最精彩的诗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以最普通的字眼表达了非凡的思想,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与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是一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 文天祥画像 结合这首劝学诗,可以作证于谦正是由于少年气盛,胸怀大志,并苦读诗书,专心致志,积累下丰厚学养,从而报国有方,最终成为民族英雄,为后人树立起光辉榜样。 [明代·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