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学说,对世界的发展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的论语貌似在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却绝非心灵鸡汤。而且孔子不只是说说就算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十分符合他的学说。比如说那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曾经拜过一个小孩为老师,当时孔子问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天上有多少颗星,这个孩子回答出了。孔子就行李带着个小孩为了老师。 其实在小编看来,孔子论语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的。犹如牛顿的三定律,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了科学的真理,而孔子的论语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人类思想的真理。所以说,孔子的论语虽然看似是十分简易的道理,但是绝不是心灵鸡汤,而且很具有研究性,很具有挖掘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三”,其实不是具体数,而是多数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多数人中,总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有一次这位大思想家去游说讲学,路上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让他在地上写写画画。孔子见小孩挡着路。下车走近小孩。仔细看见小孩是画了一座城。 孔子十分的尊重小孩就绕开了,但是这个小孩却说,你为什么不走城门却绕了过去呢?孔子觉得这个小孩十分的有意思,很有想象力。于是就附和这个孩子说我见你还没画完,我怕把你的城门给踩坏了。他们对答了很多问题。最后,孔子问这个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孔子想这个小孩一定答不出来,但是令孔子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孩回答得十分的巧妙,他说天上有一天一夜的星星。在此之前他们也对答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小孩问孔子,鹅为什么叫的声音这么的清脆响亮?孔子当时说,因为鹅的脖子长。小孩不屑的说,蛤蟆还叫得十分的清脆响亮呢,它有脖子吗? 总之,小孩问的问题,孔子答的不对,但是孔子问的问题,小孩回答的角度不同,虽然都是一些取巧的回答,但是绝不是错误的回答,这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是十分难得。孔子是有好学之心的,他竟然拜起了这个7岁的孩子为老师。小孩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名字叫做项橐。 |
|
来自: 飞龙在天cokvj5 > 《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