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石”的创作,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石头新玩法!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1-31

我们常说玉不雕不成器,一块玉料在雕工的手里经过他的创作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作品,优秀的雕工大师更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相信好多人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就是翡翠作品《风雪夜归人》的创作过程。

玉雕作品《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氏玉雕大师杨树明的作品,他把唐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用一块价值一百元的翡翠废料给还原了出来,这100块废料在杨大师的手里变成了价值300万的作品,这个故事也成了玉雕界的传奇。

玉雕毛料

玉雕作品《美好时刻》

废料是一块油青翡翠是一块大毛料的皮子,因为棉点太多,别人认为没有用,杨树明就花了100元把这块料子买了下来。杨树明买下料子的初衷是觉得料子的底不错。料子买回来后,杨树明通过大概一年的时间来反复思考怎样处理和利用料子加哦的棉,因为料子的棉实在是太多了。

小品石欣赏

作者用镂空发法来处理料子的“棉”,这棉点也成了作品里的雪花,真是完美的结合,油青的底子也符合了雪夜的意境。《风雪夜归人》作品,看起来很美很有意境,一块完美的翡翠还没有办法来表现白色的雪花,我们不得不叹服大师的巧妙构思。

小品石欣赏

我们常玩石头的人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奇石是大自然的作品,我们把它从普通的石头上捡起来就好了,我们的创作无非就是配个座、起个名罢了。实是上是不是这样呢?说是也对,也不对。奇石的配座和取名,做到极致的话也可以使普通的奇石身价倍增:底座使奇石变得不俗,名字使奇石有了灵魂。

小品石欣赏

近几年流行其来的小品石,则给了我们玩石头的人极大的创作空间:几颗不起眼的小石头,配上合适的道具和底座,就有了一个个鲜活的立体画面,石头变成的人物也有了性格和灵魂。

小品石欣赏

小品石的创作的是看着简单其实是一点都不简单。你可以先构思一个场景出来再去寻材料,也可以根据有的材料去构思场景。寻材料的过程也不是很容易的,咱就不说了。咱们来说一说说构思,一组小品石的创作成型,我们在脑海里得浮现出好多组画面,画面感怎么来的,联想出来的,联想的的原型可以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也可以是历史典故或者文学等其它。

小品石欣赏

这就好比让你去演戏,你得先有剧本,让你弹曲子你得先有谱。构思成熟了,你得把石头等材料摆出美感来,情景的布置需要考虑错落感、均衡感、还要考虑突出主题,体现意境。

小品石欣赏

小品石的创作是创作者智慧的展现,是创作者美学和思想内涵的外延,是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完美结合。小品石的创作不仅是作者艺术审美层次的体现,也是他创新能力的体现。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就看你的,这也是玩石者可以尝试的一种玩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没有精品石的缺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