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盏托在宋代是不可或缺的茶事器具

 易衡gy3737 2019-01-31

    唐宋时期流行的茶事,从茶叶到茶器,其中瓷茶盏(小杯子)是主角,而凸显主角的盏托成了盏的配角,在当时是不可或缺的茶事器具。有的瓷盏托本身就像是盘子上加了一只杯子(盏),直到今天,日本在茶道点茶时还是将茶盏放在盏托上使用。



  如今每说茶具,大多提述壶、杯,而茶托似乎成了忽视的对象。其实,古往今来,茶托是茶具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配角。




   在古代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亦称“茶托”。以“托”和“盏(茶碗)”配套使用的茶具。自盏托出现以来,一直是茶人喜爱的茶器,不论饮茶方式怎样变化,但有碗、盏、杯等,皆可用托子。是防碗、盏烫手而设计的器型。




   宋时茶末用沸汤冲点,配以盏托使用则增强了稳定性,没有倾倒之虞,可放心点茶。考古发掘证明,瓷质盏托最早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南朝,是当时较为考究的茶酒具,以后历代都有生产。随着时代的推移,器物的造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其种类和数量在两宋达到了高峰。在考古墓葬中常有托与盏同出,唐宋元时期盏托形制较多,敛口、侈口、花口、下承以盘,高圈足,中间台子凹陷下去的,托口高起,有的托圈内中空。茶盏很烫,故将盏托制作成盘状,在盘上加了一只小碗或盏,以便执取。



 

  从宋时起,盏托便是茶席必备之物。造型大方,美观实用,茶人在吃茶时手捧盏托增添了茗饮的情趣,如花叶举举更加优雅。盏托在茶席上无论为己用为他用皆不可或缺,为己用,避免茶杯烫手,又无需顾虑茶汤溢出湿了衣服的窘态,更能优雅品味茶香;为他用,国人喝茶讲求礼仪,双手执盏托奉茶方视为尊重。




   古代嗜茶者器重盏托,它是贵族消闲阶级茶人的爱物。据《茶经》等史籍记载,唐代以前,饮茶用具和食器混在一块,自唐开始,茶具渐成一个系统,常见的茶具是口径较小的碗。人称“茶盏”或“茶怨”、“茶贩”。茶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造型、纹饰也日趋多样。到后来,发明了盏托与茶盏配套,这种比较讲究的茶具以其形象、作用被称作盏托。唐代晚期以后,“点茶”开始盛行,适于点茶的盏托就更为人们所青睐了:点茶是将茶末直接划入茶盏中,将汤瓶中的沸水直接冲点注在茶盏中,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末、水、汤瓶、点注的手法都等等都极为讲究,于是在宋代便形成了“斗茶”这项风雅之事。点茶时,由于沸水直接点注在茶盏里,茶盏熨指,不易手持。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有隔热作用的茶托子就流行起来了,也使得用于饮茶的盏托类器物的数量和种类大增。随着饮茶风盛,茶托后来还演变到一托多盏,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能够给茶人们以美感和庄重感。



 

  通过对大量的实物、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理清了其发展演变的规律。盏托类器物在汉唐间主要作为上层社会的饮酒具使用,唐代以后随着饮茶风气的兴起,部分盏托类器物逐渐发展成为茶具。中国古代社会茶酒风尚的每一次重大改变,都会导致茶酒具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到盏托类而言,其形制的演变,数量的变化都和茶酒文化息息相关,盏托类器物的发展变化,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茶酒文化。



  


        上图为北宋徽宗赵佶的名画文会图,描绘的是文人雅集论茶品酒吟诗作赋的情景,宴席不远的前方,有侍者正在忙于备茶备酒,作为茶具和酒具使用的,盏托类器物,造型明显,使人一目了然。左侧的高足方桌上放置着有若干叠摞起来的茶托,另有几个茶托上已置茶盏,一位侍者正持茶刚从茶末罐中分茶以待点茶之用。其左侧地上有用于加热汤瓶的方形燎炉和装茶盏用的茶笼。茶盏托和酒台盏托刻画得十分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