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宫斗剧禁播了,以后就没有宫斗剧看了。 这些年,宫斗剧在各大卫视霸屏,热播过的宫斗剧有《甄嬛传》、《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等,热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当初的《甄嬛传》吧,硬生生让大家说话都变味了,说是甄嬛体。 比如嫌自己矮,想长个子,就这样说:“想如今我的身量儿自然是极好的,修长的身型儿加上标准儿的细高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再长高些,虽会显得高大威猛,倒也不负恩泽。” 上淘宝,有的客服也变味了:“亲,今儿上新的这件衣衫款型是极好的,这苏绣的料子配上简洁的裁剪,是最好不过的了。您如果愿多买几件,虽然钱包骤然消瘦,倒也不负恩泽。” 说实在的,我没看过这些宫斗剧,当初那个《甄嬛传》,因为我姥姥爱看电视,她八十多了,不看电视也没别的事做,但是打开了电视,每个台都是,我姥姥就跟着看,我姥姥是真的看,因为耳朵太聋听不到。
就单凭看,我姥姥也看出了点甲乙丙丁,要评价一下。《甄嬛传》里的皇帝是陈建斌,有一次我走过旁边,我姥姥指着电视里的陈建斌说:“这个皇帝整天泡在女人堆里,就没干过一件正经事!”
这就是宫斗剧,指的是古代皇帝女人太多,多得玩不过来,都被闲置得厉害,女人闲得没事干,就勾心斗角,争取皇上多来玩玩自己。如果达不到目的,她们或找郡王或找太医,给皇上戴绿帽子,戴了一顶又一顶。戴完了回来继续斗,玩心计、耍手段,并且常常是多面作战,所以很多人参与进来,宫女啊太监啊都参与进来,让整个后宫处处暗流险滩。 从故事情节上,不用再往细处说,我没看过也说不了太细,但我看过《红楼梦》,《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住在怡红院,怡红院里的大丫鬟小丫鬟有很多,她们都想和贾宝玉睡觉,就只能搞斗争,一会合纵,一会连横,演绎出许多故事,这不就和宫斗剧一回事吗?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变态得很,把闺房里的琐事描摹得那么细腻,可以说曹雪芹描摹功力不错,至于格调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众多文艺青年趋之若鹜,尤其是一些女文青,我说贾宝玉一句不好,就跟我急,好像贾宝玉睡过她,还睡出了感情似的。
据说,宫斗剧的作者和编剧都是女文青,深受《红楼梦》毒害,比如《甄嬛传》的编剧,她自己说从小深爱《红楼梦》,为其语言所倾倒,潜移默化,风格越来越接近红楼体,并把这样的语言运用到作品中。
所以说,《甄嬛传》就是怡红院,甄嬛体就是红楼体;只不过《甄嬛传》里的后宫是升格了的怡红院,甄嬛体却是降格了的红楼体。
《红楼梦》的确有很大的毒性,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大家读着读着就读出许多的病,搔首弄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可以叫做红楼病人,宫斗剧的制造者就是红楼病人,她们通过宫斗剧再把病毒进一步向社会上扩散。 说到宫斗剧,也得提一下更早一些时候的帝王剧,比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些帝王剧当初和现在的宫斗剧一样火,如果细心一点可以发现,写帝王剧的二月河,也是把《红楼梦》翻烂了,本来是要当红学家的,但是当了小说家,他的语言风格也是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可以说也是红楼体。
这么说吧,宫斗剧就是帝王剧的延续,皇帝的事说得差不多了,就说皇帝的女人,总之依然是围着皇帝转。 帝王剧是把帝王的制度杵在那儿不动,然后大家围着这个制度转,如果励精图治,就说他是好皇帝,如果荒淫无耻,就说他是坏皇帝,但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说,管他好皇帝坏皇帝,推翻了去球,我们不需要皇帝! 宫斗剧是把一个皇帝杵在那儿不动,然后大家围着这个皇帝转,谁贤淑谁刁蛮,皇帝说了算,硬是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说,皇帝算个屁,推翻了去球,我们不需要皇帝! 宫斗剧的坏处零零碎碎还有很多,比如前几天,北京日报批评宫斗剧,列出宫斗剧五宗罪:一是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二是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三是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四是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五是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北京日报的批评可能是宫斗剧被禁的哨声,现在也的确听说各大卫视已经将宫斗剧下架了,不播了。 宫斗剧禁播了,但也没有别的什么可播啊,距离真正的好剧还很远,只要大家的奴才心没变,就还是喜欢围着皇帝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