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黄花梨家具收藏价值观是审美之争?

 Zhaozaiyi 2019-01-31

“人人尽怀刀斧意 不见山花映水红”

收藏界行业广泛存在的一个遗憾,不管收藏古董,还是当代作品,没有人在谈审美与美的价值。收藏古董的“老”派,有些唯老独尊的偏废;而收藏当代作品的“新”派,又走了唯材是举的偏锋。“老”派,更多讲皮壳、包浆、年代,是否动过手,被修配;“新”派则讲材质价格,讲老料的油性、花纹,多么难得,规格大,价格贵。但这些都与收藏文化没有关系。

黄花梨明式家具,在收藏市场屡创天价新高。目前国内收藏家,对黄花梨明式家具可谓趋之若鹜。

事实上,明式家具作为世界三大家具风格,狭义的明式家具,通常指的就是黄花梨明式家具。从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狭义的明式家具来看,以黄花梨为材质的明式家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各大博物馆、收藏家和拍卖会看到的明式家具多以黄花梨为主。

黄花梨明式家具,它所提供的审美价值是什么?对于现代人而言,黄花梨明式家具的审美意趣与价格体系是否对等?而在黄花梨家具的收藏派别中,不仅仅是收藏体系和审美观的不同,更有所谓新老之分——专攻古董黄花梨与当代黄花梨明式家具之分。这些分别,对于黄花梨明式家具的收藏,有什么影响?这些一直都是黄花梨藏家们思考的问题。

尽管材料价格高涨,一木难求,尽管拍卖场上屡创天价,藏家们都认同,最终决定收藏价值的,仍然是审美。观察黄花梨家具的价格变化,行家有什么结论?邓雪松表示:“黄花梨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而黄花梨家具的价格,却出现了新的状态。”而伍炳亮则说:“我认为现在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候了”。

收藏现状 新老之争是审美之争?

羊城晚报:黄花梨明式家具吸引现代人的审美意趣是什么?目前的收藏现状,收藏黄花梨明式家具,是否存在侧重收藏古董与当代作品的两个不同派别?

邓雪松:对于黄花梨明式家具,收藏界行业广泛存在的一个遗憾,不管收藏古董,还是当代作品,没有人在谈审美与美的价值。

收藏古董的“老”派,有些唯老独尊的偏废;而收藏当代作品的“新”派,又走了唯材是举的偏锋。“老”派,更多讲皮壳、包浆、年代,是否动过手,被修配;“新”派则讲材质价格,讲老料的油性、花纹,多么难得,规格大,价格贵。但这些都与收藏文化没有关系。

之前我们曾经忽视它的价值,西方人以艺术投资的眼光和方式,建仓研究推广,一买而空。用王世襄的形容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现在,顶级的明式家具绝大部分在西方,而非国内。这些年虽然在陆续回流,但一些老行家经手过的顶级家具,迄今为止还未重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以当时标准看,可能只是二等品。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自己文化体系缺乏审美自信。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重艺轻技、重道轻器。所以,中国收藏艺术史上没有家具这个门类,也缺乏体系研究,比如没有明式家具发展的编年史。王世襄先生两本著作的功德,是将明式家具的术语和类别标准化。在他的著作中,也参照中国古代文学标准将明式家具的审美分为16品韵。在他之后再没有人对明式家具的造型理念、审美法则进行深入研究。

明式家具作为世界家具史三大流派之一,在西方是作为造型艺术获得巨大成就的艺术品来被研究的,它并不只是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来研究。若只说皮壳、包浆、年代,每个国家都有古老的家具,不是它的核心价值。

羊城晚报:当代黄花梨家具与古董黄花梨家具之间,审美观、收藏观上有何不同?

伍炳亮:无论老或新,都要经典器型,精品才能得到收藏者喜爱。判断标准是“型、艺、材、韵”。这四者是有正确的排列顺序的。我认为,造型美感始终是排第一位的。器型之美,是让人一眼动心的。其次,才看工艺的精湛、科学的榫卯结构、雕花打磨的精致、线条的传神流畅,这些是第二位。

而“老”派与“新”派,还有不同的价值观。收藏古董家具的,还要讲究历史文化价值,年份、出处、是否出自宫廷贵族,使用者有名气,或是名人所做,有所传承,都有讲究。而收藏当代作品的,作者的名气、品牌附加值则更为重要。因为尽管都是循古制,但行家总是能看出个人风格。

古董的黄花梨明式家具中,也需要名人雅士参与设计、名家打造,才能造就一件尚品精品。如果器型普通,甚至不一定是优美的传统经典器型,或是土作坊的民间风格,并没有体现黄花梨明式家具的文化艺术独特性,也无法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往往也只能有价无市。

邓雪松:客观地说,文化高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审美上,现在我认为还没达到明清时期最经典的顶级的高度。现在的收藏市场火爆,是社会需求推动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复兴的推动。

但是讲到行业,当代黄花梨明式家具的发展,也才不过几十年,与从明到清积累下来的经典作品去对比,有失公允。而且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处于复兴阶段,黄花梨明式家具,只是复兴中的一个点。

羊城晚报:作为中国工美艺术大师,伍炳亮先生也曾收过旧的黄花梨家具,取其原材料,改制或重制。在你看来,黄花梨家具的美感核心,是家具的制式、意境还是昂贵的材料?现在的市场现状符合这个价值观吗?

伍炳亮:无论新旧,一件家具的收藏价值,并不能仅仅取决于材料的昂贵。而要从“型、艺、材、韵”的标准来衡量。在古董黄花梨家具中,我也看过不少设计不到位,比如民间土作坊的作品。即使他年代够久,材料够好,收藏价值也难以体现。

我曾见过一个清中期的八仙台,使用黄花梨200多斤,按说光是材料成本就有200多万了,但它却只能卖到材料价格的1/5。为什么?因为是土作家具,造型不好看,没人喜欢。因为已经开过榫卯了,原材料拆下来能用的有多少,也很考功夫了。我后来重新设计,加了10多万元的材料,把这个器型不经典不好看的八仙桌,改成了明式家具里的经典款型,束腰霸王枨马蹄小四方桌,就能卖出高于原老家具的几倍价钱。

所以我建议爱好者,不管收藏的黄花梨是新还是旧,是当代还是古董,都要买精品艺术品,那才是它的收藏价值所在。

羊城晚报:我们知道明式家具很多器型的讲究,当代黄花梨家具,是否会为了符合现代人生活而做出改良?

伍炳亮:现在的制作工艺水平肯定是超越古代的,所以传承和创新,讲的是美感和人性化的取舍。

美感要根据“型艺材韵”来判断。现在不少人买黄花梨家具,是喜欢它的美感,且希望在生活中使用的,那么现代与古代的建筑结构、生活习惯不一样,家具的款式、尺寸、用途上,也自然会需要一些改变。适合现代的人体工学,才是美而不失人性化的作品。

审美价值 审美背后是文化复兴?

羊城晚报:不少真心喜欢黄花梨明式家具的藏家,在生活中是新旧混用的,甚至将古典家具与简约的家具混搭。你如何看?

邓雪松:在中国,明式家具虽然有文人参与设计,但仍属于工匠体系,不是文人体系。后人总结的明式家具的审美判断标准,是参照了文学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隐而不显的,需要追根溯源。

明式家具可以看做是对北欧家具的灵感来源或启迪。但它本身不是基于一个工业设计体系。最先研究明式家具审美的西方人,是用西方工业设计的眼光在看明式家具,超出他理解的范畴部分,他也看不懂。究其根本,我认为,精英文化总是有一致性,艺术是相通的;而地域文化与民间民俗文化,则是多样性、封闭性的。他们总是不相同,难以沟通、互相理解的。所以我们会觉得明式家具具有现代性,与一些北欧家具、现代设计的混搭,具有很强的现代时尚感。这是对明式家具,也是一种活化。

羊城晚报:文人类主题收藏近两年受到关注,会否对当代黄花梨明式家具的收藏市场也有所影响?

邓雪松:禅宗有一句话:“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我认为这很像目前中国的收藏现状,很多人是出于投机,期望短期获利赚钱,而非文化信仰追求。

文人雅玩类的文人类主题收藏,以前属于收藏界的冷门,处于价格洼地,藏家也容易入场。好的方面是收藏受到重视,坏的方面是过多地想获利。这些人文化赏玩与自身生活脱节,更多地作为一种阶层标签在消费。但是,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美丑、区分贵贱?就要回到刚才说的审美体系。

市场观察 价格体系反观文化复兴

羊城晚报:说黄花梨的价格,绕不过材料。海黄原材料现在的价格趋势如何?新料与老料的区别有多大?

伍炳亮:海黄原材料这几十年一路上扬,即便经济放缓,也未曾有过回调。目前市场上能收集到的海黄原料,一年大概只有3000公斤,算起来顶多只能做10多件家具,只能满足很小众的需求。而同样是黄花梨,也有新料与老料之分。生长了几十年的新料,纹理松散,油脂重,两三千元/斤可买到;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顶级老料,市场价格随便就差好几倍,甚至三四万元/斤的不在话下。

羊城晚报:当代黄花梨明式家具这些年受到如此多关注,你认为主要是由于材质的价格决定的,还是审美、工艺和文化上的认同感?

邓雪松:我觉得还是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民族文化自信这一背景,然后对于阶层标签消费、传统文化符号消费所带来的。黄花梨二十多年来涨了好几百倍,大家都热衷于谈涨了多少钱。当代黄花梨家具的价格很大程度上都是与材料制作成本相关联的,材料的价格主导了家具的价值,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审美感受、艺术价值等等,都还没有起到作用。

如果说明式黄花梨家具是属于文化产品,一定是文化价值大于材料的价值。明式家具属于造型艺术,所以应该以艺术审美的高低,来决定他的价格。就像我们谈到绘画,没有人去谈材料价格一样。

羊城晚报:你如何看黄花梨家具未来的价格趋势?

邓雪松:其实红木家具这两年行情一般,黄花梨材料和家具之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局面:黄花梨材料的价格还在上涨,黄花梨精品家具在涨价,款型和品相差的家具反而在跌价,卖不到材料的成本价。这一点无论新旧都一样。所以,我认为这个动向很重要:不是所有的黄花梨都升值保值,要看造型工艺上的得分,是在为材料价值做加法还是减法。

收藏误区 何谓黄花梨家具的保值升值?

羊城晚报:平时家居使用,与欣赏收藏,两个目的是否可以兼得?

邓雪松:我个人定位,是划分得很清晰的。材料价格一直涨价,以投资角度来说,获利稳健,我也买昂贵的材料;如何在材料价值上做加法?我选最美的家具。我绝对不会为了实用性,调整对收藏品的规格和要求。我把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分开。我收藏黄花梨不讲实用性,只讲美感。因为无用,才不受其阻碍。所谓无用即美。如你所知,艺术品大多是无用的。

我现在看到一些海外回流的黄花梨家具,是“很实用”的代表。一个电视柜、办公桌,用料很多,但价格比不过一对圈椅的价格,甚至也比不上所用材料的价格。原因就是因为它不是明式家具经典款型、经典符号,它不美。

一条画案,有它独有的宽度深度和比例要求。如果把的尺寸改变,那就失去它原本的尺度与美感了。

有的人往往把购买与收藏、生活实用商品需求与收藏的概念混淆了。即便你全家5层楼都摆满了黄花梨家具,但收藏没有自己的侧重点,不成体系,不具备文化价值,仍然成不了收藏家。

羊城晚报:当代黄花梨收藏还有什么误区值得提醒?

伍炳亮:不要贪多、贪便宜,更不要有捡漏的心态。因为市场透明度很高了。为何有些地域木材成本价出手,要三思。为何一个圈椅,60万一张,你看光是海黄的材料成本都要100多万了,为何低于成本价?首先,有可能是其他材料冒充的。

其次,有人会认为,器型不好,土作风格,但是光是买材料也值得。其实已经成型的家具,再找人改难度很高,不是人人都能改出来。

很多人觉得收藏黄花梨家具,因为材料名贵,就是保值。其实只有材料好,造型不美,是有价无市的。最后仍然需要美感,才是永恒的价值。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图/受访者供图 来源/金羊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