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从“流水账”到诺贝尔奖的写作秘籍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2-01
1


他是中国首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书自2012年获诺奖起,就成了装修(bi)必备,行走江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看过。

 


他的旧居成了山东旅游打卡必到的景点。为了沾点“文气”,莫言旧居墙头的砖都被游客挖走了,院子里的萝卜也被拔了个精光。



莫言旧居成了一道“文化风景”,但是“到此一游”真的能沾到“文气”吗?理智告诉我们,显然是不可能的。


莫言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源于他的努力和天赋,与那几间破败的旧屋和院中的萝卜并无太大关系。

2


中小学生怎样才能沾到莫言的“文气”呢?


去阅读吧!去莫言的精神世界“到此一游”。


浙江文艺出版社携手莫言,给孩子们献上了第一本由诺奖大师亲自审定的“作文必杀技”——《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



全书八个单元,三十二篇美文,从


童年野趣

梦境奇遇

民俗饮食

动物史诗

亲情眷恋

阅读往事

旅行见闻

我的演说


出发给孩子们准备了八堂文学启蒙课,这是一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读本,同时也是一本供一线老师教学实践和学生家长亲子阅读使用的参考书。


莫言为本书专门写了致孩子的话:



3


童心未泯的诺奖大师,从小山村走上了世界文坛之巅。其实,当初那个“放牛娃”也曾和你一样,只会写“流水账”!


  莫言的“作文必杀技”,都藏在这本书里  


1、好老师点石成金


大家少年时期可能都写过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写一个难以忘记的好人》,这两篇作文,莫言小时候也写过。


他说,当年写作文,就是原原本本地记录了饲养员张大爷、生产队李队长的故事,人物都是真名、故事都是亲眼看见的事件。语文老师的开导让年幼的莫言明白原来作文是可以虚构的,这一点拨让他走上了文学之路。


《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里也有点石成金的老师,特级教师罗才军、王铁青、贾洪华、臧学华四位老师以这本书为教案向读者们传授“作文大法”。他们在仔细阅读莫言所有作品的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段、篇、章,并以恰到好处的注音、注释和充满活力的助读系统,让中小学生离诺奖大师的文学世界更近了一步,让他们得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享受文学的乐趣,也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2、用心感受大自然


莫言还在一次活动中说,“放牛娃”的乡村生活让他能够融入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万物之灵,体会一个少年在荒原上的孤单,大自然和亲情组成了他人生的底色,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现在的孩子很难接触到的大自然,野花、野草、气味、动物、人物、景物在这本书里都有精彩的片段供孩子学习参考。



3、为想象插上翅膀


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想象力赋予了他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诺贝尔颁奖词


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真相、无常识、亦无同情的世界,是一个人们胆大妄为、孤立无助、荒诞不经的世界。比起众多追随拉伯雷和斯威夫特——在我们的时代,追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莫言的世界更加趣味横生,也更为惊骇人心。


读了莫言写的“梦”,你会觉得这么多年的梦都白做了!他确乎具有做梦的奇艺。


书中收录了他的四个梦境:《奇梦》《夜渔》《金鲤》《奇遇》。在他超凡的想象中,可以如神仙一般语言和断案;而遇上神鬼一类的“奇遇”读来更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面,让人惊出一身汗,但又并不觉可怕,甚至还时有念想。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莫言的童年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胆小又体弱的他不爱和小伙伴爬高上低去疯,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闲书”。


为了看同学家的“传家宝”《封神演义》,他给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其间还被蚂蚁、蚊虫咬、被马蜂蜇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少时看的书,他一辈子也忘不掉,至今还能成段地背诵,这些文字都是他创作的养分。


莫言还总结出了一套读书方法:翻来覆去地精读为了寻找语感,走马观花地浏览为了了解别人曾经讲过什么样的故事。


你学到了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八堂课既是莫言给孩子的文学课,也是莫言自己成长为杰出作家的八堂课。


寒假里去读《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 | 出版 | 想象

编辑 | 小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