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

 ybshzz 2019-02-01
     一、基础研究
   (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韩吾祥认为该病除肌热当风外,与脾失健运亦有关。由于水谷运化失常,郁于肌肤,久之化热炼痰(脂糜状物),阻于脉络,毛发失养,湿热炼痰为瘀加之风邪侵袭以致脱发[1]。
   (二)西医发病机理研究
   早在1916年,Osbron通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本病与遗传有关,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1942年Hamilton就提出遗传易感性和雄激素的作用是发病的两个基本条件。这在其经典的人类模型实验中并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作者观察了10位去睾男性受试者,10位青春期以前就阉割了的男性和34位在青年时才切除了睾丸的男性受试者,他们均无秃发,当给他们应用睾丸酮后,遗传易感性促使发生典型的男性秃发,当不再继续应用睾丸酮后秃发也就不再进展[引]。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雄激素在局部组织代谢异常,通过5e还原酶、30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舶作用,使活性较低的睾丸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并与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毛囊微小化,从而产生脱发症状。
   1.雄激素与毛发生长
   脂溢性脱发一般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秃发,这无疑与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有关。雄激素为固醇类化合物,男性主要来自睾丸,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女性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分泌少量。在血清中,睾酮(T)以游离的和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相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后者无生物活性。正常生理状态下,雄激素对头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rai等用显微解剖技术从健康男性顶部对雄激素敏感的头皮组织中,分离生长期毛囊,取同一毛囊中的毛乳头细胞和毛根鞘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含有T或二氢睾酮(DHT)、雌二醇(E2)的介质中传代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细胞计数、胸腺嘧啶摄取率和细胞倍增时间。发现T和DHT的浓度为30ug/L时,即可抑制两种细胞的生长。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也增强。毛乳头细胞比毛根鞘成纤维细胞更敏感。低浓度的E2(10ug/L)对两种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50ug/L)则明显促进细胞生长[3]。Eondo等从正常人头皮中分离出完整毛囊,进行体外毛囊器官培养,发现与体内相似的血浆浓度T(50ug/L)就能抑制毛发生长。动物体内实验结果与人体外细胞培养结果一致[4]。Matias给一种表现为雄激素依赖性秃发的突变基因型小鼠注射T,4周后,上背部的毛弥漫性地变薄,12周后,变薄的毛进一步脱落变光秃并扩展到背中部。给予抗雄激素治疗,如5%氯甲地孕酮处理,可延缓由T引起的秃 发[5]。
   2.脂溢性脱发血清雄激素水平
   雄激素抑制头发生长,在脂溢性脱发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血清雄激素水平 测定表明,大多数的男性和部分女性在正常范围。Gipriani检查了64名男性患者并与50名正常人比较,两组血清T无明显差异[6]。DeVillez调查了25名女性患者,按秃发形状分为男式秃发(M型秃发)和女式秃发(弥漫性脱发),分别和正常人比较。两组病人血清总T、游离T(FT)、DHT以及雄烯二酮等均无增加。女式秃发组,sHBg明显降低,组织来源的雄激素3a雄烷二醇葡萄醛酸(3-diol g)与sHBg的比率明显增高。sHBg是一种球蛋白,与雌激素亲和力低,与T亲和力高,并呈可逆性结合。所以尽管血清T总水平无变化,由于sHBg浓度下降,具有活性水平的FT相应增加了[7];也有血清雄激素增加的报道,Piffs调查了18名青年男性患者,脱氢表雄酮(DHEA)明显增加,他认为增加的DHEA通过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过早终止毛囊生长期引起秃发。DHEA主要在肾上腺皮质产生,提示患者可能有亚临床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8]。女性患者内分泌紊乱报道较多,Futterweit等研究了10.8例女性和24例正常对照者,发现秃发组有42例血浆雄激素水平增高,占38.5%,其中13例(11.9%)有多毛,18例(16.5%)有明确卵巢多发性囊肿性疾病,同时伴有月经紊乱或痛经[9]。Moltz检查了125名女患者,发现各种水平的雄激素如血清总T、FT、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DHT均有异常,sHBg下降[10]。Rushton等报道女性患者中40.9%雄激素正常,29.5%DHT增加[11]。Montalto等通过对绝经期前女患者研究发现血清T和 DHEA-S无增加,但30雄烷二醇、3B雄烷二醇硫酸盐、雄烷二酮和FT明显高于对照组。T在皮肤内可转化成DHT,DHT是核作用激素,在脂溢性脱发中起中心作用,它与细胞核内DNA结合。抑制毛囊的腺苷酸环化酶,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合成,使毛囊变小。研究发现,头皮T转化为DHT作用比正常头皮显著增强[12]。
   3.脂溢性脱发与雄激素代谢酶
   无论血清雄激素正常或增加,都不能解释同一患者,秃发总是发生在额颞顶部,不累及枕后和耳上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与雄激素代谢有关的酶在秃发区活性高于非秃发区。血清T、雄烯二酮、DHEA均可进入皮肤组织,T在5。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DHT、DHEA和雄烯二酮在17p羟类固醇脱氢酶作用下亦转化为DHT,DHT经3a、3b羟类固醇脱氢酶作用转变为雄烷二醇(3a-dim,3b-di01),DHT、3a-diol和3b-diol影响毛囊细胞或皮脂腺细胞,出现秃发临床症状。Puerto等用3H标记T作底物,测定DHT形成的量观察5a还原酶的活性,发现该酶在秃发区皮肤活性增加。用3H标记DHT,测定3a-diol和3a-diol形成的数量以观察3a、3b羟类固醇还原酶的活性,发现此酶活性秃发区高于非秃发区。用T或DHT作底物,测定雄烷二酮的量,用以观察17b-羟类固醇还原酶的活性,发现雄烷二酮的形成在秃发区高于非秃发区。在非秃发区,以雄激素的分解代谢为主,在秃发区,则以转变为活性更强的雄激素代谢为主。研究结果表明。5a还原酶活性最高的部位层次均有大量皮脂腺结构,皮脂腺少则5a还原酶活性低。在皮脂腺中,5a还原酶、3a羟基脱氢酶、3b羟基脱氢酶都是雄激素代谢酶,脂溢性脱发头皮这些酶的活性增高,局部雄激素代谢活跃,产生作用更;强的DHT或3a-diol、3b-diol,影响毛囊细胞或皮脂腺细胞,出现秃发的临床症状[15]。
   4.脂溢性脱发与雄激素受体
   将患者两颞侧枕后部带有浓发的头皮自体移植到头顶部秃发区获得成功。这一实验证实脂溢性脱发秃发区头皮是雄激素特定作用的靶器官,脂溢性脱发秃发区头皮的存在是脂溢性脱发形成的基本条件。对靶器官研究的重大发现在于秃发区与非秃发雄激素受体在数量和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Sehimidt用放免法测定处于月经黄体期25名患者血清雄激素、促性腺激素、激素和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均在正常范围,对其中16名患者取秃发区皮肤做雄激素受体测定,结果发现胞浆75%阳性,平均量为22nmol/kg 蛋白质,细胞核50%阳性,平均量为119nmoL/kg蛋白质,局部皮肤受体量与血清雄激 素无相关性[14]。Sawaya研究证实皮脂腺中确实存在特异的与雄激素结合的蛋白质,在秃发区的活性和容量高于有发区[15]。
   5.脂溢性脱发超微结构变化
   陈达灿等运用扫描电镜对脂溢性脱发的病发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脂溢性脱发患者毛发损害程度很不一致。病变轻者,仅见毛小皮游离缘肿胀掀起或形态不规则;病变严重者,毛小皮肿胀变性,成层剥脱,并堆积成痂,以致毛发表面糜烂缺损,发干分解,总结所观察到的结果,作者认为,脂溢性脱发患者病发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在于发干表面毛小皮的片状脱落、糜烂、结痂及断裂。临床研究中发现,脂溢性脱发患者头发这种轻重不一的病理损害与患者脱发的类型和范围无关,而似与病发合并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存在相关性,局部合并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加重了脂溢性脱发头发的病理损害,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局部合并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有助于脂溢性脱发的治疗[10]。
   综合上述,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秃发,雄激素(睾酮、特别是游离活性睾酮)、毛囊单位的雄激素受体、酶的活性、遗传易感性的秃发区头皮 (靶器官)在脂溢性脱发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无论雄激素水平正常或增加,由于局部头皮存在着酶活性和特异性受体差异,使容易秃发的头皮
   对正常或偏高的雄激素产生强大的放大效应。干扰毛囊皮脂腺细胞的生长代谢,临床上表现为头发变细小,脱落甚至变光秃,并伴有皮脂溢出增加。
   (三)治则治法研究 
   郝朴等辨证本病多属湿热偏盛,血热风燥以致毛发失养,故确立清热化湿,祛风活血之法。用清化活血法治疗,疗效满意[17]。
   许振亚等根据疏通气血法,四逆散加味治疗脂溢性脱发证属气血郁滞,血流不畅者。服药后憋胀、太息消除,并见有细纤毛发生长[18]。 
   曾让言用清泄肺胃,化湿清热法,以枇杷清肺饮加减治1例肺胃积热型,疗效满意[19]。
   二、临床研究 
   (一)辨证论治研究 
   1.朱仁康分四型论治:①血热风燥:治宜凉血消风,止痒润燥。药用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当归,牡丹皮,胡麻仁,刺蒺藜,炙甘草等。②湿热上蕴:治宜理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泽泻,车前子,黄芩,生山楂,生栀子等。③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燥,成方可用神应养真丹。药用熟地黄,何首乌,当归,丹参,菟丝子,潼蒺藜,黄芪。④肝肾不足,治宜滋补肝肾,成方可用七宝美髯丹。药用生地黄,熟地黄,茯苓,泽泻,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黑芝麻,旱莲草,淫羊藿,仙茅等[20]。
   2.严肃云等分二型论治:①脾虚湿困型,多见于油性脂脱。方用生发I号:茯苓 (连皮),桂枝尖,生白术,制何首乌,白鲜皮,苦参,路路通,甘草等。②肾虚血燥型,多见于干性脂脱。方用生发Ⅱ号:当归,生地黄,枸杞子,桑椹子,白茯苓,川芎,柏子仁,制何首乌,路路通,甘草等[21]。 
   3.韩吾祥分三型辨治:①痰湿瘀热型,治以清热利湿,祛风化痰,通络止痒。方以祛风换肌丸加减:威灵仙、石菖蒲、牛膝、苍术、天花粉、川芎、当归各10g,生何首乌30g,生甘草6eo日1剂,水煎分服。②血虚风燥型,治以养血祛风。方以神应养真丹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羌活、木瓜、菟丝子各10g,天麻12g,制何首乌30g。1日1剂,水煎分服。③肝肾阴亏型:治以补肝益肾,养血生发。方以七宝美髯丹加减:制何首乌15g,淮牛膝、补骨脂、茯苓、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各10g。日1剂,水煎分服[1]。
   4.陈达灿等分三型论治:①血热风燥型,治宜凉血清热,祛风润燥,生地黄12g,菊花12g,白花蛇舌草20g,白鲜皮12g,防风9g,紫草12g,崩大碗15g,侧柏叶15g,甘草6g。②湿热熏蒸型,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益发I号方:绵茵陈15g,赤石脂15g,白鲜皮15g,蒲公英20g,生地黄9g,萆薜12g,白术9g,山楂20g,崩大碗20g,甘草6g。③肝肾不足型:治宜补益肝肾,养发生发,方用益发Ⅲ号方:制何首乌15g,菟丝子18g,枸杞子9g,旱莲草15g,淫羊藿9g,党参12g,炙甘草6g。偏阴虚者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乌发生发,用益发Ⅱ号方:蒲公英18g,崩大碗15g,桑椹15g,女贞子18g,旱莲草18g,制何首乌15g,白术12g,甘草6g[22]。
   (二)专病专方研究
   1.生发汤 熟地黄,枸杞子,黄芪,党参,茯苓,白术,丹参,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生甘草。水煎服,每日2次,连用3个月以上。头发油腻伴头皮作痒加白鲜皮、虎杖、金钱草;头晕眼花加杞菊地黄丸;胃纳不佳加服香砂六君子;便于便秘加清解片(大黄,黄芩,黄柏,苍术。);腰痛、月经异常,冲任不调合二仙汤加减,共治疗96例,总有效率为91.67%[23]。
   2.滋发汤 羌活、刺蒺藜、生地黄、白鲜皮、地肤子、野菊花、黑芝麻、何首乌各15g,牡丹皮、赤芍、白芍各12g,治疗72例,结果痊愈23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7%[24]。 
   3.常青方 何首乌藤20g,葛根12g,生地黄、蝉蜕、辛夷花、当归、淫羊藿、紫草、菟丝子各log,制成糖浆剂,1日3次,每次服50ml,治脂脱39例,获得良效[25]。
   4.去脂冲剂 宣木瓜、桑白皮、黄芩、黄柏、山茱萸、玉竹、山楂等治疗脂脱110例,有效率84.5%[26]。
   5. 毛发冲剂 ’熟地黄、当归、女贞子、羌活、何首乌、天麻、木瓜、红花、山茱萸、五味子、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治疗脂脱9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27]。 
   6.洁肤饮 桑椹子,女贞于,菟丝子,旱莲草,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等。治疗本病85例,结果痊愈8例,显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28]。 
   7.生发丸 杜仲、枸杞子、蔻仁各lOOg,女贞子、当归各150g,生侧柏叶300g,研末水泛为丸,治疗本病70例,同时设立对照组65例,服用维生素B1、B6及谷维素、胱氨酸、左旋咪唑。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好转21例,—无效4l例;总有效率94.28%,而对照组分别为32例、22例、11例,总有效率83.0729%。 
   (三)外治法研究
   1.外涂 多选用皮肤刺激药如干姜、斑蝥、花椒、补骨脂之属配以其它药物用酒精浸泡制成酊剂。外涂起到刺激头皮,扩张头皮下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消除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以利于改善毛乳头营养,刺激毛囊再生。
   (1)防脱生发灵 大黄800g,苦参、黄芪、何首乌各400g,用75%酒精10升浸泡1周,取其上清液,治疗脂溢性脱发总有效率96%[30]。 
   (2)万发林搽剂 人参,黄芪;何首乌,当归,黑糯米,路路通,生姜等。治疗脂脱显效率37.4%,总有效率93.2%[31]。
   (3)101毛发再生精 人参,黄芪,当归,川芎,干姜,桃仁,红花,丹参。治疗脂溢性脱发总有效率82.62%。[32]
   (4)清化活血酊 大黄,黄芩,苦参,黄柏,川芎,白芷,蔓荆子,侧柏叶,冰片等。治疗脂溢性脱发,止脱发有效率96.94%,止痒有效率98.26%,祛头屑有效率93.07%,祛油脂有效率87.50%,生发有效率70.99%[17]。
   (5)生发酊 桑叶、麻叶,治疗脂溢性脱发总有效率70%,显效生发率达52.5%,生发最快4周,平均2个月;抗脱发一般1-2周见效;止痒、减少头屑及油脂一般用药1周即可见效[33]。
   (6)发安灵生发宝 天麻,肉桂,当归,红花,香附,蒲黄,川芎,紫河车,石榴皮。总有效生发率66.67%[34]。 
   (7)脱发再生剂 鲜侧柏叶40g,何首乌、白鲜皮、毛姜各l0g,入95%乙醇2000ml中浸2周备用。外涂患处, 日3次,治疗58例,总有效率达63.8%[35]。
   (8)复方人参叶、人参叶、鲜生姜各30g,白鲜皮、防风各20g,地肤子、土槿皮各15g,白芷l0g,煎汤去渣,取温热药液内加米醋200ml,外用洗头,每隔3-5天1次。共治169例,治愈92例,好转38例,无效39例[36]。
   2.外撒 振之保发粉:当归、何首乌、白鲜皮、王不留行、白芷等,治疗脂脱3000余例,抽样报告100例,结果显效49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88%[37]。
   3.外洗 单味透骨草:透骨草45g,煎扬熏洗头发,日1、次,每次熏洗20分钟,治疗10例,均获痊愈,证明该法有止脱发、止痒、去头屑之功[38]。
   (四)内外合治法的研究
   内治能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从整体上调节机体机能以治本;而外治又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着治标的效能,两法综合应用能起到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的作用,临床多以内服汤(丸)剂、外用酊剂,配合梅花针治疗。如李彩云等以内服龙胆泻肝汤、自拟脂溢生发丸(熟地黄、旱莲草、白鲜皮等,炼蜜为丸)配合外搽生发酊(归尾、马钱子、生川乌等药末浸于60%酒精)及梅花针治疗脂脱132例,结果痊愈率为44.7%,总有效率达97%。经统计学处理,作者发现疗效在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疗程与病程之间亦无密切关系[39]。 
   季春承以内服中药(制何首乌30g,旱莲草15g,当归l0g,女贞子l0g,生甘草6g。油性皮肤加天麻、丹参;干性皮肤加侧柏叶、牡丹皮;情志抑郁加合欢皮),配合外洗(百部50g,蛇床子、地肤于各30g,水煎后洗发,每3日1次)、外搽(何首乌、女贞子、丹参、补骨脂各l0g,95%酒精500ml浸泡2周后,外搽,每天3次)治疗本病100例,结果58例显效,4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8%[40]。
   宋兆友以脂秃洗发剂:蛇床于、苦参、白鲜皮、荆芥、硼砂、硫磺各log,薄荷、花椒、明矾、防风、蝉蜕、皂角刺各30g,煎成500mi,再加温水1 000ml洗头,并配合脂秃煎服剂内服:当归、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山楂、白鲜皮、刺蒺藜、白芍各log,夜交藤20g,甘草3g,煎服每日1剂。中晚期加人参养荣丸、防风通圣丸各9g,1日3次,连用6天,停1天。共治脂秃60例,有效率83%[41]。
   阎喜英用治秃生发饮:黑芝麻、制何首乌、墨旱莲草各30g,黄精、侧柏叶各20g,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丹参各15g,日1剂,并用药液(含旱莲草、补骨脂各25g,骨碎补20g,干姜、红花各log,丹参15g,粉碎,加75%酒精1000ml,浸10日,取滤液,加长压片log,混匀),反复擦抹患处3-5分钟,日3-4次,3个月为1疗程,用1个疗程后,有效率74.24%;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6.71%[42]。
   (五)针灸疗法研究
   李连生等用:①毫针治疗;主穴:风池、百会、四神聪。配穴:胃肠热盛配血海、足三里、大肠俞;气血热盛配大椎、膈俞;气滞血瘀配三阴交、内关透外关、膈俞;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足三里;瘙痒重配大椎;油脂多配上星。实证用捻转泻法,虚证用捻转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②皮肤针治疗:用皮肤针在脱发局部呈纵横网状样叩刺,每日或隔日1次,虚型轻叩,实型重叩,10次为1疗程。③放血治疗:大椎穴周围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6-8针,然后拔火罐放血。此法适用于实证、热证、瘀证。④指针治疗:患者呈坐位,医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按摩患者双侧风池穴,左手扶持前额部至微微出汗为度,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43]。 
   尹兆民等用头皮叩击疗法:双手指尖叩击头部特定穴位和区域(督脉线、百会穴区、哑门穴区等)治疗本病50例,结果发现该法对本病轻、中度者疗效显著。作者推测该疗法治疗机制在于从整体上协调并发挥诸穴(区)宣畅气机、运行经络的功能,使毛囊从休止期进人生长期,从而使本病治愈[44]。
   王碧如等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13例,取双侧肺俞穴、肾俞穴,穴注维生素B6、维生素Bl2,疗效满意。作者认为脱发与肺肾二脏关系密切。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内主气,外主皮毛,气为血帅,肺脏功能失调,内则气血不和,外则皮毛失其所主,终致毛发失养而致脱发。肾其华在发,主藏精,精血互生,发为血主余,肾脏亏虐,精血无由所化,毛发无由所养,而致毛发脱落。肺俞、肾俞为肺肾二脏精气所苎’穴位注射肺俞、肾俞起到补益肺肾,调节肺肾功能之效,从而达到治疗脱发之目的[43]。
   三、实验研究
   复方药效学研究 栩国维等以中药制剂“益发”治疗本病576例,结果痊愈335例 (50.2%),显效144例(25%),有效83%例(14.4%),总有效率97.6%。疗效优于酉医对照组(P<0.01)。益发治疗后患者普遍反映脱发(根)数显著减少,瘙痒及油腻性减轻,外用制剂性质清爽柔和,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皮肤过敏和其它毒副反应。治疗前两组病情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自身比较均有差异(P<0.001),益发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睾酮(T)、雌二醇(E:)检测结果显示尽管患者组血T水平的平均值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其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仍显著增高(P<0.01),益发治疗后,患者血T水平显著下降(P<0.01),E2/T比值回升,提示益发能降低脂脱患者异常升高的血T水平,调整E2/T比值,从整体发挥其内分泌治疗作用。毛发扫描电镜提示病发治疗后其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发干表面毛小皮的片状脱落、糜烂、结痂及断裂等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新生毛发SEM图像与正常人类似。实验研究提示益发B外用酊能扩张家兔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毛囊营养,刺激毛囊生长和再生,光镜镜检真皮浅层新生毛囊数增多。并能提高豚鼠磷酸组胺致痒阈,有着止痒之功效[46]。陈达灿等对本制剂治疗斑秃的疗效进行了观察,通过临床部分病例实验室生化指标的检测揭示了中药益发的免疫治疗作用[47]。
  评述
   一、病因病机
   综观历史有关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医家对脱发病认识一个由虚到实立论的过 程,(素问·五脏生成篇》即谓“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六节藏象论)亦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肉,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载“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上述三段文字反映了早期医家对肾、脾(胃)虚弱引起脱发的认识。《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侯》亦谓“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荣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贝U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脱落。”《圣济总录》、《普济方》等亦有上述脱发从虚立论的记载。然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首倡血热发不荣之说,他认为“年少发白早落,或头起白屑者,血热太过也。世俗只知发者血之余,以为血衰,不知血热发反不茂,火多血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丰富了须发病辨证论治内容;清《冯氏锦囊秘录》载: “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作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亦是血热脱发的例证。然清(血证论·瘀血》“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及清(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则是血瘀阻络,毛发脱落的例证。近代医家认为脾胃湿热,湿热上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如榻国维等在多年临床研究中发现,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不但与虚有关,与湿、热、瘀等“实”亦有密切的关系,虚、实(湿、热、瘀)夹杂为其病机关键,所谓湿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等,每易致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而致头发油腻而脱落;所谓热者,血热风动,风动则发落;所谓瘀者,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人 络,瘀阻毛窍而脱落;所谓虚者,肝血虚,肾水亏,冲任失调,发失濡养而脱落。临床所见,脂溢性脱发发病与饮食结构、地理环境有关。患者皮脂腺分泌旺盛,油性皮肤多见,皮损潮红、渗出较多、糜烂结痂、头发油亮、发根粘腻。即使是血虚风燥型的干性脂脱患者,其舌质亦多红,舌苔多厚腻。皮脂腺是雄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中医清热利湿之方法,可减少皮脂的分泌量,因而有助于本病症状的改善。
   二、治则治法
   与本病病因相关,在脱发病治则治法上亦经历了一个从补到攻或攻补兼施的过程, 从《普济方》中25个乌须黑发方82味药物分析来看,历代医家治须发变黑,发须脱落均从补肾方药人手,方中选用概率较高有补肾作用的药物有:生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怀牛膝、补骨脂、覆盆子、黄精、山茱萸等。近代则有用银杏叶治疗脂溢性脱发,其治疗机制在于不仅降低血脂,对油脂的分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我们亦发现,生薏苡仁、赤石脂、茵陈蒿、白花蛇舌草、生地黄、桑叶等凉血利湿类药物确有祛脂作用。 
  三、随着毛发药理学的发展,建立脂脱动物模型,引入毛囊培养技术,从酶及受体活性水平探讨毛囊单位的雄激素代谢及凉血利湿类中药的祛脂机制是今后科研的重点和难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