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楹联第一村 | 钦州灵山大芦村

 木香草堂 2019-02-01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在上一期的《奉旨游广西》中,节目组带大家简单的走了一遍大芦村。今天小编再为大家详细介绍

天下楹联第一村——大芦村。

何为楹联?

楹联为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依山傍水楹联村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大芦村位于广西钦州灵山县东郊8公里处。此处依山傍水,古静幽深,是吹吹风放放空的好去处,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大芦村最惹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传世楹联。据考证,古宅中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世代承传,沿用至今的楹联。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源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明朝,由于官方的重视和提倡,才脱离文人的斗室,走向社会,深入寻常百姓家,形式也从“桃符”演变成了“对子”,格式从单一的春联发展到庆贺、纪事、格言等十八种。

楹联大观

古宅中人逢年过节或喜事庆典,总会用鲜墨红纸将传世楹联重书一番,郑重其事地贴在约定俗成的位置上,几百年里从不更改。古公子看着这副对联“小女出阁,之子于归”,再看看“妙龄少女”,唉呀呀,恨不得自己晚生几年……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在古村里走走停停,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家都有独特的楹联,瞧!“绿水青山依旧色,黄童白叟拜新年”,读来古风古韵,具有传统年的味道,回味无穷!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是训是行,有典有则”,这一副楹联其实是留有后文的,因为在古代有“全而不美”的说法,也是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还好古公子我学富五车,难不倒我:“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岁月留痕,古村有魂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岁月留痕,大芦村每一处宅院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烙印。祖屋镬耳楼的结构功能最齐全,恪守规则,透露出浓烈的封建家族宗法观念气息,当时什么身份的家庭成员住哪种房间,从哪个门口进出,走哪一条路线,泾渭分明。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清朝鼎盛时期乾隆年间建设的东园别墅规模宏伟,装饰堂皇,又营造得象个迷宫,非宅院中人,入内难得复寻回路出来。“东来紫气,园茁兰芽”,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继续走,又发现一幅对联:“东辟列图书任从教子教孙善教家齐终有庆,园庭攻翰墨当勉成仁成义名成身立自晋芳”。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村子里还有这样一块匾,它是广西唯一一块刻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圣旨匾。三达堂大门高悬“贡元”匾及“三阳开泰,万象更新”对联,主要对联有“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四面韶光新岁月,一团和气大家春”、“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积庆仰前征世德相承所爱箕裘绍美,发祥看后裔家修勿替还期兰桂胜芳”。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可以说,游走在大芦村,感觉更像是在参观楹联的博物馆,无论主厅还是门牌,凡是可粘挂之处皆可见到,而且用词用句非常接近地气,遣词造句与日常所知大为不同,从未见过,如“知稼穑之艰难克勤克俭”,这说的是生活态度,“读古人书留意经天纬地”,这是勉励后辈刻苦读书,不一而足。

天下楹联第一村 <wbr>| <wbr>钦州灵山大芦村

还有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两副楹联:“惜衣惜食,不但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已胜求人”、“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承难,知难不难”,深入浅出,耐人寻味。清朝雍正年间创作的“克尽兴邦责,忠全爱国心”和道光年间创作的“文章报国,孝弟传家”等等都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回味无穷。

走出古村回首望,依依不舍啊

只愿在此长居,传家于后世

想想真是人生乐事

古公子我临别有感,附诗一首:

宅绕青溪天人和,流水落花堂前过。

古宅遮路青山外,百多年前大泼墨。





部分文章来源:旅游没有圈

广西旅游微TV 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