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藿香与香薷

 逸农农 2019-02-01

阅读思考

1、如何区分正气与邪气?提起正气为什么会很自然想到藿香?

2、藿香、荆芥、薄荷、香薷等有何区别?如何鉴别使用?


提到藿香就会和正气连在一起,因为藿香正气散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虽然方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药物,但藿香无疑是起主要作用的君药。所以说藿香肯定能助正气,去邪气。



广藿香植株

 

其实正气与邪气是相对的,都是自然界存在的气。怎么把它们分出正邪呢,和我们人体差别小、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是正气;反之,与人体之气反差大、容易被排斥的就是邪气。古人常把藿香放入衣物中,充当香草,有香味,人就会本能地喜欢它,说明它的气与人体的正气接近。

 

香和臭也是相对的,我们闻着有香气的植物,能驱赶蚊蝇,而我们闻着臭气熏天的粪便,苍蝇却闻着很香,所以臭气对于我们来说是邪气,对于苍蝇来说却是正气,假如说苍蝇也会制造一种“正气散”的话,它们造的这种药肯定是臭味的。所以,藿香有香气、有正气的功效都是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说的。


藿香药材

 

由此而论,凡是我们闻着香的植物都应该有正气的作用,为什么要突出藿香呢?藿香的道地药材是广藿香,产于岭南,在我国范围内已经接近最南方了,在后天八卦中属于离卦。


孔子《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尔雅注疏》:“东方为岱者,言万物皆相代于东方;南方为霍,霍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西方为华,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北方为恒,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中央为嵩,嵩言其大也。”


《风俗通》:“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


藿香饮片


从这些典籍中可以看出,霍是一种非常光明正大的状态,奸邪隐匿之气在这种状态下是不敢抬头的。所以藿香治病是以己之正来正彼之不正。比如它能治疗霍乱,霍乱是腹中的气机紊乱,像一间教室里没有老师维持纪律,乱成一团。藿香就像一位很有威严的老师,到了教室以后,调皮的同学马上各归各位。因此藿香善于治疗乱气。


表面上看藿香与薄荷、荆芥等唇形科植物都差不多,都能辛香发散,但藿香是阳气最舒展的状态,可以说是年富力强,再过一点就要走下坡路了,古人在它未抽穗时采割,过时则性缓无力,也是重视它的巅峰状态。像薄荷、荆芥因为都能入肝经,所以偏于少年的状态。那么偏于中老年状态的药物是什么呢?应该说是香薷。


 

香薷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为:“味辛,微温。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前面治疗霍乱等似乎和霍香没什么区别,但后面多了散水肿。就是说香薷和藿香一样能辛散,但藿香是处于顶峰,而香薷已经有些升级而降了,香薷的生长及采割时期基本比藿香要晚2~3个月,所以藿香是火土之气,香薷已经和金水之气有衔接了。朱丹溪说:“香薷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降”。邹澍也认为:“独香薷者,偏以四月感相火而生,历届湿土,燥金以畅茂条达,至寒水得令,乃告成功,一似输脾归肺导入膀胱之旨”。再联系到《肘后方》用它治疗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外台秘要》治疗吐血如涌泉等,也反映了它不是单纯的辛散,还能够降下。


香薷饮片

 

香薷向来被看作是治暑的专药,当然治疗的是阴暑,香薷有辛散之性,可以解除表寒,同时又有金水之性,可以清降以解决内热内湿,暑往往兼湿。阴暑虽然也是体表受寒,好像和冬日伤寒没什么区别,但其实体内的气机大不一样,冬天是少汗多尿,水往下行为主,受了寒邪,对水液的代谢影响也不大;夏天是多汗少尿,水液以外散为主,如果体表被寒邪郁住,水往外行的道路被阻,就很容易形成水湿停滞体内。香薷既可以散表,又可以利水,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但对香薷治暑也不必拘泥,其他的药物照样可以治暑,李时珍说过:“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好像夏天只能用香薷,冬天只能用麻黄,其实他本意是想强调阳暑不能用香薷,“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香薷可以辛散解表,适用于乘凉饮冷造成的阴暑,不适用于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的阳暑,阳暑应当用白虎汤之类。


香薷

 

我们说阴暑如果受凉轻微的话可以用香薷来解决,但“物莫能两大”,既然香薷兼具两方面的作用,肯定两方面的作用都不太强,如果受凉较重,特别是现代社会比古代多了空调病,患者有明显的恶寒无汗,香薷可能冲散不开这个表寒,这时即使是暑天照样也能用麻黄。同时,考虑到季节,可以配伍石膏、滑石以清内热利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