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上海市评弹实验第五组到常熟市评弹团

 江苏常熟老李 2019-02-01

说起常熟的评弹组织,必须得提到上海市评弹实验第五组,这是常熟评弹团的前身之一,也是奠定常熟评弹团基础的主力。

    上海市评弹实验第五组成立于1954年中,首批成员共十四人,分别为魏含英、薛惠萍、钟月樵、徐琴芳、侯莉君、徐翰舫、刘美仙、薛小飞、邵小华、何学秋、周燕雯、王琴珠等十二位弹词演员和唐骏骐、赵汉祥两位评话演员。第五组由魏含英担任组长,成立后迎合当时的潮流,排演了大量中篇评弹,离沪赴苏州、无锡、常熟、杭州、常州等地作巡回演出,并于55年8月返沪公演中篇,第一期演出的中篇是《炼印》和《春香传》,此后陆续献演的中篇有《文天祥》、《孟姜女》、《擦亮眼睛》、《贩马记》、《孔雀东南飞》、《宇宙锋》、《棠棣之花》、《秦香莲》、《拾玉镯》、《十三妹》、《画皮》、《西厢记》、《挑女婿》、《双喜临门》、《海滨激战》等,55年底著名弹词女演员顾竹君和周佩华加入该组。

    当时的评弹界,上海和苏州已分别成立了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和苏州市评弹实验工作团两个评弹团体,第五组的全体演员将目光瞄准了评弹的第二故乡——常熟。这里书场林立,听客众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扎实的群众基础。

    1955年5月1日,第五组的魏含英、顾竹君等6位演员在常熟市鹤苑书场演出,5月2日,市文化科杨贞兰科长去书场看望他们。在谈心中,魏、顾向杨科长表示,第五组的演员已初步商定,全组同志打算到常熟市进行评弹艺人登记,杨当即表示欢迎。1956年春,杨调出文化科,市府任命朱玉英为文化科副科长,此事即由朱负责办理。

    次月,中央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来常熟视察工作。在此期间,郑从陶家巷招待所到市委的200多步地段内,就见到“湖园”、“仪凤”和“鹤苑”三家书场挂出的“书目演出牌”,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市府领导在向郑副部长汇报工作时,郑就提到“常熟福地,人文荟萃。要抓好文化工作,也要重视专业文艺团体的领导……。”随后,朱玉英把上海第五组要求来常熟登记,并建立市评弹团事项向市委、市府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市委书记费铭铄、市长庞学渊、副市长任天怀对此均认可。五、六月间,朱去省文化局开会,魏含英同志专程从上海赶去南京,与朱具体商定建团事宜。七月,市文化科为建市团呈文市委、市府,九月初,市府批文同意建立常熟市评弹团。为做好建团的筹备工作,九月中旬,市府派胡卜凡与魏含英、钟月樵到上海市文化局进行联系,经上海市文化局同意,随即将上海第五组全体人员的组织关系转来常熟。当时魏含英为了表示办好常熟市评弹团,把他居住上海市的户口也迁来常熟。

    建团时,以第五组为基本阵容(何学秋、周燕雯、王琴珠因故未到常熟),还吸收了朱耀祥、赵稼秋、谢毓菁、徐琴韵、周勤华、徐文兰、陈绿波等演员。

    九月底,市文化科正式通知上述演员来常熟集中,住宿在常熟南门花园饭店。并通知城区的花园、长兴、丽都、鹤苑、仪凤、湖园等书场,10月1日全部由常熟市评弹团安排演出。

    国庆节下午,市府假市工人文化宫音乐厅召开“常熟市评弹团成立大会”。20多名演员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参加了大会。参加成立大会的市领导有:市委书记费铭铄、市委副书记、市长庞学渊、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科、市文联、团市委、总工会和影剧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市专业文艺团体的代表也到会祝贺。会上,由庞学渊市长宣读了市府关于建立常熟市评弹团的批准书和任命书。任命魏含英为团长,侯莉君、唐骏骐、薛惠萍、钟月樵为团委会委员。为了加强对市评弹团的领导,市文化科派汪健同志为驻团干部(联络员)。团部设在县南街市文化科内。全年演出规划为:三分之一时间在常熟城乡演出,三分之一在上海市演出,三分之一在江、浙、沪各主要书场演出。工资制度方面,从原来分散的个体改为集体的固定工资制,当时最高工资190元左右(魏含英、侯莉君)最低为120元左右。团体提取公积金,用于建设团体、医疗保健、福利和发展事业。

    常熟市建立评弹团的消息传出后,江、浙、沪各地书场纷纷来信或派专人前来联系业务,邀请演出,要求签订演出合同。一下子就签订了全年演出的合同计划,并安排了第二年的演出计划。有些书场业务人员把常熟团与上海团、苏州团的演员阵容、演出水平相提并论,称之为“三鼎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